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6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8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62篇
社会学   7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王敦贤的散文笔意洒脱,恣意汪洋,深得庄子遗风,有非常浓郁的地域色彩。其散文集《蝉歌》是一部抒写心灵的美妙之歌,作者通过对自然、对生活、对故乡的独特体验的透视,体现了深刻的哲理内涵、质朴的赤子情怀和逍遥的审美观照。文本充分展示了深厚的哲学底蕴和对生命本体的关注,呈现出一种个性十足的艺术化内在世界。  相似文献   
32.
乡村情缘在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情缘是融传统中国社会的宗法制度及儒家文化为一体的一种民族精神 ,它在长期的社会互动和交往中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社会互动模式。作为一种文化的民族精神 ,虽经历史的沧桑 ,至今仍对中国农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产生着深刻的影响。笔者试图以帕森斯的社会系统理论及其行动系统理论为分析框架探讨在当前我国现代化背景下乡村情缘对我国农村现代化的社会效应问题  相似文献   
33.
刑事证据法与伦理具有密切的关联。刑事证据法的伦理观,是指对于刑事证据立法、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指导作用,规范主体在进行取证、审查运用证据、作证、鉴定等行为时应当遵循的基本伦理准则和理念的总称。将人道、平等、尊严、人伦亲情等作为刑事证据法的价值目标,以对人格尊严、人类的基本道德情感的尊重和保护为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并将其外化为具体的法律原则、制度和规则,使刑事证据法更加科学、合理和人性化。  相似文献   
34.
佛教中涅般木解脱目标的基础,是出离心和大悲心。以此为切入点,文章旨在探讨红楼诸艳的宗教态度和佛学修养,及其与宝玉参禅悟道、出家解脱的联系和差异性。宝玉出家体现了与佛教原始宗旨较为接近的修行理念,与其相呼应的,是有小乘气息的惜春,红楼诸艳中大多数人的学佛态度,并非真正的宗教浸润,而是士大夫式的佛学文化与禅悦。  相似文献   
35.
徐龙年 《学术交流》2004,(11):182-185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也是一位出类拔萃的诗人。他的诗词充溢着丰富的个人情感:有铭心刻骨的夫妻儿女亲情,有经久不衰的同窗故交旧情,有摧人泪下的战友同志深情……毛泽东诗词中情感世界的展现,增添了一代伟人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36.
张爱玲是一个具有强烈悲剧意识的作家,不同寻常的生活经历使她对“苍凉”有着深刻的体会,她把自己的苍凉情怀写进了小说,把苍凉诠释于亲情的无情,性爱的无爱,用笔为世人描绘了一个无情无爱的苍凉世界。  相似文献   
37.
先秦阶段孔子已经意识到情感为诗歌艺术的审美特征,在此前提下提出"诗可以兴"、"兴于诗",将诗看作是成就理想人格的途径;而后汉代经学家解诗,"兴"被诠释为艺术创作手法,这是艺术沦为教化工具的直接结果;魏晋思想环境的变化促使"兴"得到发展,感兴恢复其情感特征,显现出魏晋人率性而为、任性自然的人生追求。简而言之,"兴"直观地显示艺术在社会中的价值,体现着时人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38.
勃朗特三姐妹的代表作品中刻画了三位灵魂伴侣,他们的情感生存空间受到了物质层面、道德层面和精神层面的约束。在物质层面,19世纪的英国阶级观念仍非常强烈,两性结成伴侣不仅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而且更注重双方的门当户对,门第差距是贵族和中产阶级都无法接受的。由于这一时期缺少健全的婚姻法律,因此崇尚道德风尚的维多利亚人用道德来约束人们选择伴侣,缔结婚姻都必须符合道德要求,否则就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另外,虽然这一时期伴侣的权力地位关系不平等,但是每个阶层都存在像三对灵魂伴侣那样能够做到灵魂交流、心灵相通、感情深厚、婚姻生活幸福的夫妻。可以看出,勃朗特三姐妹在维多利亚早期对婚姻推崇门当户对,强调婚姻圣洁,同时重视伴侣之间的爱与尊重。  相似文献   
39.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进入社会与文化现代转型的"百年激荡"历史时期.此期的思想家们各自提出了自己的文化策略,力图融会中西,建设民族新文化,它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内在活力和焕发青春的根本动力.徘徊在历史歧路上无所适从的林纾.面对中国光怪陆离的社会与文化现象,成为时代的"伤心人".晚年林纾以"情-礼"调和的言情小说建设他心目中的"和谐王国",企图以此寻求中华民族新的文化坐标."文化力"是一个国家根本的国力所在,因此,我们呼唤当代中国的思想家、当代社会的"伤心人".  相似文献   
40.
组织沟通、人际信任对工作投入影响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组织沟通入手,研究正式和非正式沟通对工作投入的影响,并提出人际信任在组织沟通与工作投入关系间起中介作用。216份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正式沟通显著影响人际信任。非正式沟通显著影响情感信任,对能力信任的影响不显著。人际信任在正式沟通与工作投入关系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但在非正式沟通与结果变量间的中介作用未得到验证。研究发现,当加入人际信任变量后,非正式沟通和工作投入的负向关系由不显著变为显著负向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