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24篇
  免费   547篇
  国内免费   158篇
管理学   361篇
民族学   243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80篇
丛书文集   1422篇
理论方法论   738篇
综合类   7799篇
社会学   1308篇
统计学   7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126篇
  2020年   182篇
  2019年   266篇
  2018年   237篇
  2017年   256篇
  2016年   252篇
  2015年   277篇
  2014年   598篇
  2013年   1006篇
  2012年   740篇
  2011年   801篇
  2010年   717篇
  2009年   643篇
  2008年   723篇
  2007年   854篇
  2006年   849篇
  2005年   704篇
  2004年   660篇
  2003年   648篇
  2002年   535篇
  2001年   419篇
  2000年   275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81.
本文阐述了在网络环境下海洋院校图书馆开展特色服务的必要性,海洋院校图书馆要突出自已的海洋特色,在服务上根据自己的特色馆藏提供特色服务。  相似文献   
82.
我国南北地区经济差距扩大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实证分析 ,从我国南北地区的划分、南北地区差距扩大及其成因以及缩小南北地区差距的对策探讨等四个方面 ,对我国南北地区差距日益扩大化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 ,希望有助于深化对中国区域发展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83.
出于对传统政治学研究方式的不满,早期行为主义政治学在研究方法和内容上发生重大转变。早期行为主义政治学不仅经历了从价值研究转向事实研究,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从静态研究转向动态研究的过程,其研究内容也从制度研究逐渐转向政治行为研究,并深受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影响。但是,早期行为主义政治学并没有大量运用定量研究,也没有从根本上摒弃价值研究。  相似文献   
84.
信息网络化对高校科研管理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信息网络化对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传统条件下科研管理存在诸多弊端 ,如科技计划管理的各个阶段已越来越不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 ,推广手段落后、信息渠道不畅造成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难以形成产业化 ,科研管理存在较大的随意性等。信息网络化对科技计划管理、科技成果转化、科研管理的规范化建设等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适应信息网络化的要求 ,必须转变思想观念 ,尽快实现校园科研管理的网络化 ,高校科研管理人员信息能力的培养和科研管理的规范化建设  相似文献   
85.
司马周 《云梦学刊》2002,23(5):40-43
朱元璋统治期间 ,多次实施荐举制度。荐举制度的实行为文人聚会京师提供了契机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人诗文创作的提高 ,并且造成文人群中“组诗”的大量出现。同时荐举制度在诗文理论方面也产生了一定的效应  相似文献   
86.
该文通过对山西大学在校学生 1992~ 1999年的素质状况的跟踪研究 ,针对显示出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为改善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7.
论王重民对敦煌文献整理研究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中国敦煌学的研究发展进程中,王重民对敦煌典籍的寻访、辑轶和研究整理、书目编制等工作为后来该学科的“中国化”提供了全面而系统的史料;尤其在敦煌文献整理与具体学科相结合方面,他的诸多研究方法至今仍具有启示性价值。  相似文献   
88.
以兰州大学博士后工作的实践为基础 ,总结了兰州大学开展博士后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西部大开发”这一背景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兰州大学博士后事业的若干建议 ,以期对西部地区的博士后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9.
试论中国古代宗教崇拜对象及天人关系之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宗教的崇拜对象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下 ,从原始宗教发展而来 ,主要是“人”对抽象的“天”进行崇拜。后来 ,在儒道两家的批评和改造下 ,其崇拜对象逐渐由“神灵之天”向“义理之天”、“命运之天”以及“自然之天”演变。与之相应的天人关系 ,也由“天人相分”到“天人相通”,直至最后发展到“天人合一”的最高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90.
从空间视角切入 ,小说《子夜》中的上海可以被解读为一个意象化的空间世界。由都市上海、吴公馆和主人公吴荪甫的私人书房等几个重要的空间意象 (群 )构成的这个开放性的空间系统 ,在不同人物的不断参与和介入中被改写 ,并由此呈现出鲜明的自我分裂特质。以吴荪甫为中心建立起来的空间意象世界的最终崩溃 ,可以看出茅盾着意表现的 30年代初上海民族工业必然失败的多重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