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9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4篇
丛书文集   17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61篇
社会学   27篇
统计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8 毫秒
71.
新时期蒙古族生态小说一反征服自然的现代话语叙述模式,在文本中重新恢复自然的魅力以及自然对人的模塑和反作用力,并赋予自然"养育"与"统治"的双重隐喻,以召唤人类对自我之外广阔世界的谦逊和敬畏情怀;灵异动物形象的塑造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一个深度书写,突出动物的"荒野品性"和自然与人类之间"通灵者"的角色特征,传达了作者文化反思和文明批判的价值立场;这些自然书写联系着作家对人类诗意栖居的哲学思考,折射出民族认同思想背景下作家对生态型游牧文明的深沉怀念。  相似文献   
72.
发展生态文明要求我们保护自然环境,爱护动物。动物实验在生命科学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其发展的基础和条件。随着国际动物权益保护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保护实验动物、维护动物福利的呼声日益高涨。重视并保障实验动物的福利,既是自然科学发展的趋势,也是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73.
萨满教动植物崇拜与生物认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植物崇拜是萨满教的主要崇拜观念 ,它建立在北方先民对动植物不断探索和认识的基础之上 ,又以其神圣性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认识。可以说 ,萨满教动植物崇拜与北方先民的生物认知密切相关 ,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74.
人类与动物关系源远流长 ,中华民族与俄罗斯民族赋予动物大同或迥异的品质 ,其实表达了人类认知、审美下的精神理想 ,是其在创造、疑惑、欣赏及批判的感悟与体验中寻觅自身立足的精神家园 ,隐喻着人类共同的记忆和命运。  相似文献   
75.
《无名的裘德》是19世纪末继《德伯家的苔丝》之后,英国小说家托马斯·哈代写下的最后一部小说力作。小说在主题的表达上充分运用了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利用动物、色彩、天气、地名等的寓意以及主要人物的宗教意象,喻示了人物的命运和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76.
十二生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内容。生肖文化源远流长,古代中国人在生产实践的过程中积累了对生肖动物的认识,并将其人格特征投射到生肖动物身上。因此,通过对生肖所代表的人格特征的研究,可以了解古代中国人,特别是劳动人民,即非士大夫阶层对于中国人理想人格的认识。  相似文献   
77.
汉语"十二生肖"是汉语文化特有的.千百年来,人们以十二个动物名称,给人们排列不同的属相.这十二类动物在汉英语言中的比喻义,折射出汉英文化的异同.讨论和研究它们的比喻义的异同,旨在提高人们对汉英文化认识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78.
汉英谚语中的动物形象和文化内涵因各自的文化传统的影响有所差异,但由于人类心理特征和思维方式的共性,某些动物的文化内涵又有很多相同或相似的地方。对影响汉英谚语中动物形象的文化因素进行探讨,有助于人们更恰当、更全面地理解两种语言的文化。  相似文献   
79.
"感恩的动物忘恩的人"(AT160)是一个在中国各民族居住地区广泛流传并具有世界影响的著名故事类型.文章揭示出它富于现代意义的文化内涵,追溯了它由汉译佛经脱胎而出,演化成口头故事的过程.  相似文献   
80.
This study explores how pet owners grieve their pets and view their pets' transience. Drawing on Butler's notion of the differential allocation of grievability, I have analysed interviews with eighteen pet owners. Butler argues that grievability is made possible by a normative framework which allows for some human or human‐like lives to be grieved, while other lives are rendered ‘lose‐able’. All the interviewed pet owners say that they are capable of grieving a non‐human animal, but analysis suggests that they make their pets grievable and ungrievable by turns. I argue that by maintaining this ambivalence, the interviewees negotiate pets' inclusion in a human moral community while simultaneously defending human exceptionalism. The article concludes with a discussion of pet grief as a potentially destabilizing emotion. I suggest that grieving beings on the border between grievable human and lose‐able animal – ‘werewolves’ according to Giorgio Agamben – may be a powerful way of challenging normative frameworks which arbitrarily render some human and non‐human lives lose‐ab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