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1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15篇
人口学   9篇
丛书文集   41篇
理论方法论   55篇
综合类   315篇
社会学   141篇
统计学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北野武、塚本晋也和三池崇史,这三位暴力写意派导演是当代日本影坛的代表性人物。北野武醉心于武士道的传统,并竭力向欧美电影界展示这一日本民族的特质;塚本晋也聚焦于工业化带来的社会后遗症,以批判现代主义病症为己任;三池崇史基于对当代日本社会多元开放性的判断揭示了暴力情境中人的身份焦虑。他们的电影都在暴力之上建构了各自的主题体系,从不同角度审视了当代日本社会。  相似文献   
92.
本文利用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分析了凯特·肖班在《觉醒》中的书写策略。与女主人公艾德娜相比,幽居阁楼上的赖思小姐对传统的颠覆更为直接彻底。一方面她是表层文本主入公艾德娜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另一方面,肖班通过表面上遵循男权社会对女性天使的期待标准,丑化、诋诽赖思小姐,实质上却在深层文本中传达了女性对自由的渴望的信息,从而在父权制的虎视眈眈下,实现与读者的交流,获得了一定的女性话语权。  相似文献   
93.
以香港的身份政治为背景,探讨香港国际学校是如何在一种奇特的身份政治中运作,以摆脱民族国家认同焦虑。  相似文献   
94.
同为宋朝女性作家,李清照和朱淑真的作品呈现了诸多相同与相似之处,对人生命运以及爱情的变化的感伤使得她们在作品中较多地运用了春、花、水、月、柳、桐、酒、梦等多种意象来体现这种绵绵愁思,每样事物都承载着词人多思而敏感的情怀。作为古典诗歌中最动人的旋律之一,春的寓意在两位女性文人笔下更焕发出别样生机。伤春之情让人慨叹,惜春之情令人遐想……在春的意象那里,词人找到了自己情感宣泄与融合的媒介。多情的春意象攸关着词人的情感,留下了关于其他愁情意象的蛛丝马迹,为后人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95.
是什么让大学英语教师焦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当下大学英语教师(以三本为例)焦虑的3个客观因素:课时越来越少而教改措施频出,教学内容增多,考试频繁;课外不学或很少学,学生兴趣缺乏,学习动力不足;教师的努力往往与现实评价形成反差。  相似文献   
96.
《厄舍古屋的倒塌》是美国作家爱伦·坡关于恐怖心理的经典作品,小说中的主要人物——罗德瑞克和玛德琳,作为双胞胎他们外表相似,性格却截然不同。文章主要结合作家生平及其对于宇宙和生死的观念,运用二元对立观点和弗洛伊德关于焦虑症的精神分析理论来解读小说中罗德瑞克这一角色的性格复杂性及其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97.
社交焦虑、应对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社交焦虑问卷(IAS)和应对方式问卷(CSQ)对368名大学生进行测评,探讨大学生社交焦虑与应对方式的特点和相互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应对方式是影响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因素之一,引导大学生采用“合理化”、“解决问题”等积极的应对方式,在遇到问题时注意避免自责,将有利于降低社交焦虑,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益。  相似文献   
98.
和自然生态危机的存在一样,精神生态危机的存在也是不争的事实。从社会文化、社会焦虑、社会精神环境等不同角度对当前城市精神生态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挖掘与分析,旨在引起相关领域人们的关注与重视,及时出台与落实必要措施,应对精神生态危机,保证城市精神生态的健康与和谐。  相似文献   
99.
普通话水平测试焦虑是应试人在测试准备阶段和测试过程中的心理紧张、担心、恐惧等在情绪上的反应。导致焦虑的原因主要有 :期望值太高 ,心理负荷过大 ;自信心和心理预防措施不足 ;知识技能及相关准备不充分。为提高测试成绩 ,减轻或排解过强焦虑 ,应试人要正确认识普通话水平测试 ,端正测试动机 ;提出适宜的等级目标 ;做好充分准备 ,形成良好的测试状态 ;掌握一些处理“怯场”的办法。  相似文献   
100.
The present study addresses the social cognition of socially anxious children, with particular emphasis on their ability to understand others' mental states in interpersonal situations. The heterogeneous sample used in this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consisted of 63 primary school children in England and the USA. The English children were from a mainstream classroom of 8- to 9-year-olds, while the children from the USA ranged in age from 6 to 11 years and had been selected by school district officials for a variety of social interaction difficulties. All children completed measures of social anxiety, shy negative affect, and various social-cognitive abilities, and teacher ratings of social skills were additionally available for the USA subgroup. Results showed that feelings of social anxiety are not associated with any basic deficit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recursive mental states which concern facts about the physical world. However, there was evidence that socially anxious children—particularly those with high levels of shy negative affect—do experience specific social-cognitive difficulties in understanding the links between emotions, intentions, and beliefs in social situations. Providing further support for this link, socially anxious children were rated by their teachers as poorer than non-anxious children only on social skills that require insight into others' mental states. Directions for further examination of this complex interplay between cognitive and emotional facto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anxiety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