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23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85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448篇
社会学   14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荥阳历来就是军事要地,自先秦以来,此地就是战争频仍之地;楚汉战争中,荥阳地区的战事对战争的最终结局有重要影响;汉朝建立后,荥阳地区在控制关东与保障关中安全方面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42.
毛泽东军制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军制理论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毛泽东军制思想虽然在理论形态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军制理论为基础的,但是在民族形式上则植根于中国传统军制思想的土壤之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军制思想的一个内在的延续和发展,中国传统的军制思想是毛泽东军制思想的“根”,毛泽东军制思想是对中国传统军制思想的继承和超越。  相似文献   
43.
川军作为旧中国的地方实力派军队,虽然在一系列的内战中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但在抗战时期,他们从民族利益和自己的生存出发,大多数参加了抗击日本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在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上,给日本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对于推动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对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及实现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4.
刘建琼 《河北学刊》2007,27(4):137-139
文学主题的特性常常是社会形态格式的表征,忧生意识是宋词的文学特质。本文试图从创作时代的社会特性出发,本依词人心灵世界的构建来追溯宋词忧生意识的种种表现,寻找文学创作的根由以及作品和作家价值所在,为宋词的欣赏和文学的创作提供思考的指标。  相似文献   
45.
本文从乐人、乐器、乐曲以及歌舞戏方面进行考订 ,指出摩尼教乐舞艺术在西域的产生 ,正是东西方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46.
王琳 《云梦学刊》2004,25(5):5-7,12
历代楚辞学家以屈原《九歌》为“祭祀歌”,然考屈原的身份、《九歌》的词采、祭祀的礼仪,与此说多有不符。《九歌》当为“祭事歌”,即为一场祭祀之后的记叙与抒情,而非“祭祀歌”。结合史料考察这场祭祀的时间、原由、主祭者等因素,可更加有力地证明屈原《九歌》为“祭事歌”。  相似文献   
47.
流行歌曲歌词的个性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歌曲歌词的"个性化",从实质意义上而言,就是"人性化"的况味。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表达思想的困扰在逐渐消解;伴随着民主、自由的进程,个性的展露日渐突出。流行歌曲歌词就是适应这一受众"感官化"的需求应运而生。歌词个性化的表现技巧有诸多方面,如,词语运用力求新鲜别致,不落窠臼等。但由于词作者文化底蕴的差异,出现一些歌词创作方面的问题。面对这些弊端,我们应以宽阔的胸怀去正视去解决,这样就会使其创作日臻完美。  相似文献   
48.
中国民歌如按流行区域来划分,可分为乡土民歌(乡村)与时调小曲(城镇)两大类,二者之间有着极为复杂的渊源关系。但如要从乡土民歌中划分出时调小曲,做出畛域分明的区分界定,又颇为困难。从明清之际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凤阳歌》(乡土民歌)演变为《凤阳花鼓曲》(时调小曲),最后形成《花鼓戏》(戏曲)的生成过程,可以窥见明清之际时调小曲产生的渊源及其发展情形。  相似文献   
49.
卫所制度是明朝军队的一项基本军制。卫所缺伍的原因主要是边班、清军、勾解等措施在实行过程中产生了诸种弊端。明代军中各级官吏贪占政府粮饷、收受军兵贿赂是各种军制无法实施的根本原因并对明朝灭亡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50.
大革命时期陈独秀的三次纠“左”皆是无可厚非的。国共两党关系过早的破裂,主要是由于工农运动中的“左”倾错误激化了两党矛盾。而大革命的失败,关键在于共产党没有自己的军队。陈独秀的右倾,不在于对“左”倾现象的纠正,而是不敢组建共产党独立领导的军队。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国共合作中。只有以军队领导权、统一战线、群众运动为序处理好三者的关系,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