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65篇
  免费   792篇
  国内免费   198篇
管理学   279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460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258篇
丛书文集   2748篇
理论方法论   1073篇
综合类   15579篇
社会学   857篇
统计学   393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171篇
  2021年   162篇
  2020年   252篇
  2019年   204篇
  2018年   204篇
  2017年   260篇
  2016年   288篇
  2015年   369篇
  2014年   1052篇
  2013年   1131篇
  2012年   1274篇
  2011年   1460篇
  2010年   1287篇
  2009年   1261篇
  2008年   1331篇
  2007年   1648篇
  2006年   1687篇
  2005年   1549篇
  2004年   1497篇
  2003年   1442篇
  2002年   1111篇
  2001年   936篇
  2000年   530篇
  1999年   128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991.
法币发行制度与通货膨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旧中国的通货膨胀给中国带来的灾难是沉重的。究其原因 ,这与法币发行制度是密不可分的 :1935~ 1937年 ,国民政府建立了相对合理的法币发行制度 ,法币的发行量也基本适应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但在 1937年后 ,国民政府修改了法币发行制度 ,并实行通货膨胀政策 ,于是通货膨胀逐步发展 ,以至滑入恶性的深渊  相似文献   
992.
This paper argues that an explanation of the role of aesthetic patterning in human action needs to be part of any “qualitative” social theory. It urges the social sciences to move beyond contextualism and to see art as visual, acoustic and other media that lead to heightened sensory perception and the coordination of feelings through symbols. The article surveys the argument that art provides a basic model of how the self learns to interact with external environments; and the complementary thesis that art could be seen as integral to the emergence of systems of human knowledge, communication and economy. Ornamentation and stylization are advanced as two concrete devices through which human attention is captured and experience is ordered through aesthetic patterns. The conclusion is drawn that art offers the social sciences a meaningful account of the perceptual or “qualitative” dimensions of social interactions; and that this is much needed today.  相似文献   
993.
外部因素是指影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各种跨国、跨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从外部因素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新视域。目前,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外部因素的认识还存在误区,对此类问题的研究还不够重视。为此,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要丰富原有研究范式,确立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并行互补的研究格局;拓宽外部因素研究视野;体现外部因素研究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94.
通过对民国时期中央大学建筑系发展过程的梳理及对中央大学建筑系师资组成和性质的分析,从一个侧面揭示出民国时期大学师资兼职流动与大学学术发展的关系。就民国建筑教育而言,建筑师和教师这一双重身份及由此形成的大学宽松的教学氛围和人才的自由流动,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中央大学建筑系的人才济济与快速发展,并产生了民国时期辉煌的建筑成就。  相似文献   
995.
新月派文人向往着西方的民主自由,讲求的是绅士的风度和做派;但同时其思想内核又摆脱不了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思想的复杂性折射在他们看待现实的眼光和态度中。从新月派文人的小说创作,可以看到新月派文人对现实矛盾解析的有失肤浅和力不从心。  相似文献   
996.
在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回乡创业前景光明但风险很高。回乡创业的大学生面临着传统观念阻碍、创业能力不足、融资困难、创业环境差、准备不充分等现实困难。这些困难的克服离不开舆论引导、创业技能培训、金融服务支持、创业环境的优化,尤其是政府的强力支持。  相似文献   
997.
东欧中亚国家阶级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欧中亚国家的社会面貌已经发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变化 ,阶级结构的变化便是这其中的重要内容。在推动阶级结构发生改变的诸多因素中 ,这些国家的历史传统、所确立的目标模式以及所推行的实际政策和具体操作方式发挥了突出的作用。今天东欧中亚国家阶级结构的面貌可以概括为 :两大基本板块 (即“上流社会”与“下层社会”的二元格局 )、四个主要阶级 (即官僚阶级、官僚资产阶级、新兴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以及雇佣劳动阶级 )。无论是就种类还是就属性而言 ,这些社会集团时下都带有鲜明的转型社会的特征。  相似文献   
998.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农业剩余劳动力问题探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入世后,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健全必将使农业所需劳动力出现锐减趋势。而对即将出现的新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如何安排他们重新就业,适当分流,是亟待研究的重大社会问题。为此,笔者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999.
延边州的状况表明,区域发展不平衡引发这一地区人力和物力的严重外流,造成了产业发展乏力、乡镇空巢化、土地城市化、教育和文化发展滞后等一系列问题,也影响了国家为改善区域发展不平衡、促进内陆边疆地区发展所采取的政策取得理想的效果,更阻碍了内陆边疆地区的健康和谐发展。形成这些后果的原因,在于经济全球化影响下,形成的国内"中心—半边缘—边缘"的区域结构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强大的市场机制的力量,远远超过试图改善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政府机制的力度,从而改变不了各种资源"边缘→中心"的流向结构,使得在这些地方很难实现政府机制和市场机制的良性互动。因此,如何去缓解这样的资源流向,如何去充分启动市场机制是促进内陆及边疆地区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00.
文章从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的发端开始,揭示了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的实质,指出非意识形态化思潮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影响,并对完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出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