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84篇
民族学   3篇
人口学   76篇
丛书文集   34篇
理论方法论   21篇
综合类   228篇
社会学   42篇
统计学   2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1.
诠释学者在诠释文学作品的意义时,总是会涉及如何看待作者意图这一问题。诠释学界对这一问题有不同看法,巴赫金的看法与之有相近之处,同时又有巴赫金的独到之处。巴赫金始终认为,作品中总是存在或明或暗、可以揭示的作者意图,巴赫金主要是从小说话语中的多声性和对话性视角来深入诠释作品中的作者意图,这一点在复调小说理论中也得到了集中体现。巴赫金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视为复调小说,认为这类小说不同于独白小说的一个根本之处就在于作家在实现自己的作者意图时,采用了一种与人物对话的表现方式,从而使复调小说的作者意图充满了对话性表现力。  相似文献   
72.
中国政府提出将旅游业培育成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生态旅游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方式。以中国知网和ISI Web of Science为主要检索库,以1995年至2010年为检索时间段,将检索到的4563篇国内文献和507篇国外文献,从学科分布、文献发表时间分布、作者分布以及文献内容等不同角度对比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的不同,分析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的侧重点,指出目前国内外从管理学角度研究生态旅游的文献相对较少,国内生态旅游研究在研究深度与广度、研究方法、生态旅游产品开发以及生态旅游环境监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3.
本文以CNKI引文库为统计源,查出贵州大学四种学报上所发论文在2004-2009年间的被引用情况,通过对被引论文,被引期刊的被引频次、被引篇数、即年指标、影响因子,被引著者及其影响力的分析,确定本校四种期刊中具有较高影响力的核心著者,同时找出各期刊的不足,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4.
《红楼梦》后四十回一直是红学界的关注焦点。仔细分析1978到2010年《红楼梦》后四十回的研究状况可知,其间出现了两次关于后四十回的作者之争:即1978到1986年的第一次论争和2006到2010年的第二次论争;围绕着三个核心主题:以作者研究为中心,重点向与此密切相关的后四十回的价值评判与文本研究两大主题延伸。鉴于此,《红楼梦》后四十回后续研究要想取得新的突破,还应在回归文本的基础上开拓研究视野,并促使研究成果不断转化。  相似文献   
75.
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来分析统计《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9-2010年载文的学科分布,信息量,基金论文,作者学历和职称,归纳了办刊的优势和特点,剖析其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76.
解释学是当代西方最重要的哲学思潮,解释学意识正在广泛地渗透到各人文学科的研究中,将解释学方法运用于新闻文本的解读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创造性的启示和发现。从解释学视角考察新闻文本的特征,其鲜明的“作者消隐”特征和“受众指向”为读者独立的、多元的解读文本提供了一定的合法性,但是透过受众多元解读的表象,新闻文本的实质却是一种传播者本位的活动,受众本位没有实现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相似文献   
77.
作者资源是一个出版社必须掌握和开发的重要资源。本文阐述了作者资源的特点,在分析当前出版社利用作者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效开发利用作者资源的途径。  相似文献   
78.
《荆楚岁时记》作为一部重要的民俗典籍 ,它的作者与注者都有相当的知识储备与文化条件。作者、注者对公元 6世纪南北民俗的记述 ,为我们保存了当时中国岁时民俗的真实面貌。本书自南朝著作完成之后 ,流传于隋、唐、宋时代 ,元初已经亡佚。明人重新辑佚成书 ,清代有多种刻本传世。  相似文献   
79.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