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49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20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51.
本研究以开放式问卷调查为基础,初步提出了大学生"仁"观的理论结构假设,编制了大学生"仁"观问卷,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本研究所编制的"仁"观问卷具有较高的信效度;(2)大学生心目中的"仁"主要包括"爱"、"忠与恕"、"义"、"礼"和"智与自强"五个因素;(3)"仁"的意义与结构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在大学生的心中,它是君子人格的全德性、特质性概括.  相似文献   
52.
孟子管理思想的特点及其现代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性善论为管理思想的哲学基础,强调仁政、人和、以德服人、义利统一,通权达变、仁民爱物,修齐治平等是孟子管理思想的八大特点,这些特点和现代管理学中的行为科学学派、权变学派、企业文化学派等强词人本管理、情感投入、灵活应变,注重管理中的文化因素,构建独特的企业文化和团队精神在精神上是相通的,充分地体现了它的现代精神.  相似文献   
53.
孔子思想中有关“丑”的美学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孔子思想中.丑不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外在感性形态在人的感受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感性效果,而主要是根据事物的外在形态所蕴含的内容而得到的一种伦理判断.  相似文献   
54.
“仁者以万物为一体”是儒家仁学史的一项重要理论创新。继承这一思想,湖湘学派的代表学者张栻从多方面对该命题进行了理论深化。人之心即“天道之在我者”,即是天理的呈现。既然人与万物都源自天地生生之意,便应通过一套“反身而诚”的功夫将仁爱精神“推”至万物,以实现“民胞物与”的目标。这种仁爱并非普遍无差别的兼爱、泛爱,它必须通过一套亲亲—仁民—爱物的实践予以实现。这种看似有所隔、有所分的爱有差等的实践方式,因其贯穿着儒学“一本”的精神,因而是真正的“廓然大公”。  相似文献   
55.
管仲是春秋中期著名的齐相,对管仲之"仁",学界大多认可其尊王攘夷、辅佐齐桓公首霸中原的不朽功业,但对其人格上的不为其主殉死、为仇敌之相、战场上逃败等方面却颇有微词。其实,这恰是管子之"仁"的过人之处。此外,管仲之"仁"还表现为对朋友的真诚爱护,对齐国的深沉热爱。  相似文献   
56.
杜纯梓 《云梦学刊》2001,22(6):50-51
孔子“诗三百思无邪说”,后世大儒及其从者皆以经学解读《诗经》,故有美刺之说、邪正之辨、主次之别。其实孔子是站在仁政的立场,以王道与人性的观点甄选和评价《诗经》的。  相似文献   
57.
公共服务作为一项具有伦理性的以政府为主的有关组织的基本职能,其实践活动的必然性和理性需要道德的辩护与支持。慈善因其非约束性、等级次第性并带有施舍色彩的天然弱点,失去了担当现代公共服务制度道德基础的依据,而正义则以其应得和法度的语义获得了构成公共服务道德根基的资格。然而,正义的公共服务制度,仍需慈善为其运行提供价值引导和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58.
二宫尊德是日本江户时代的著名思想家和农政学家,他的思想核心是报德,即报答天地、人类、社会的养育之恩、培植之情,以发展经济、富民强国,构建和谐社会。而报德首先要从自我修养做起。因此,他兼采神、儒、佛学,尤其是儒学的精髓,形成了自己的修身之道,即“至诚、勤劳、分度、推让”之道,并通过实践律己律人,从而推动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精神面貌的变化。二宫尊德虽已故去,但其修身之道可为现代人学会做人,贡献社会的镜鉴。  相似文献   
59.
蒋铁初 《北方论丛》2005,(2):152-156
在中国古代法律中,精神病人享有刑事处罚的特殊待遇.对精神病人刑罚的减免总是与特定的犯罪行为联系在一起的.这表明精神病人是否有刑事责任能力并不是法律所关注的根本问题,应否给予犯罪精神病人刑罚减免,主要考虑因素是这一减免是否会对封建社会的基本统治秩序造成损害.法律对精神病人按病情轻重进行分类并给予相应的优待措施,对间歇性精神病人无论是犯罪时患有精神病还是审理时患有精神病都按精神病人给予优待,这一做法体现了中国古代法律理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60.
在以外施人道、内修人格为特征的儒家"仁学"思想模式及以阐发礼乐为目的的儒家诗学观念占统治地位的封建时代文化语境下,唐朝的诗坛上升起了两颗现实主义巨星--杜甫与白居易,他们忧民歌吟所抵达的儒家人道主义精神境界的高度是整个封建时代的任何诗人都难与俦比的,他们生命的过程就是各自用忧民歌吟诠释主体道德人格的过程.但主客观条件的不同又使同样以仁善为怀的主体道德人格显示出了很大的差异性--"苦身利人"式的平民诗人与"推己及人"式的贵族诗人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即可以通过其忧民歌吟在生存方式、思维方式、情感方式、行为方式等层面上透视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