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6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3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26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03篇
社会学   15篇
统计学   1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职业类别选择是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利用1989-2011年的CHNS数据,采用多类别职业选择模型,分析了职业类别选择的影响因素,以及各影响因素在职业类别选择时的具体边际贡献。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职业性别隔离依然存在,在管理类人员中男性具有明显的性别优势;劳动者具有中、高教育学历对从事专业技术人员有明显优势;职业类别的选择不仅与个体特征相关,还与家庭政治资本条件有关,父辈或其它家庭成员的干部身份对子辈的职业选择具有明显的相对优势。  相似文献   
172.
《韵会定正》为明初孙吾与所作的韵书,此书久已亡佚,但在现存《永乐大典》和《洪武正韵笺》中保存了其一部分反切。这些反切反映出《韵会定正》韵类的12条特点,有些特点反映出通语韵母在明初的进一步变化,还有一些则透露出作者的方音。总体看来,该韵书的韵类系统与《古今韵会举要》相比已有很大发展,而与《洪武正韵》(八十韵本)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173.
以许慎《说文解字》为载体的"六书"理论自问世以来,研究已近两千年。纵观整个研究过程,可以分为创立期、中兴期、鼎盛期和新时期4个时期。这种分期主要着眼于各个时期独特的学术成就、独特的学术风气和鲜明的时代特点;整个研究展示了"六书"理论深厚的学术蕴涵、深广的普适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4.
“六书”造字规律实为传统理论思维模式滥觞和原型 :在传统美学中 ,“美”的造字及会意思维 ,本身便包含着以味为美的原始审美观基本特征 ,并沿此合乎逻辑地发展出以和为美的思想 ;“美与善同意”乃造字上同源、思维方式同构之故 ;“诗言志”按形声思维理解 ,不过是“诗”的误读或讹传 ;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得益于形象思维 ;“道”及“意境说”则主要依据会意思维  相似文献   
175.
中华民族伦理精神的价值合理性的合理性,就在于与时偕行的社会历史发展中,以其伦理精神价值的具体合理性适应现实社会的伦理道德的需要。中华伦理范畴在和合学"竖观"、"横观"、"合观"的视野下,其逻辑的结构性,思维的整体性,形态的动静性,历时同时态的融合性,内涵的生生性,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中华民族伦理精神和道德行为规范的价值合理性也得到了完善的说明。  相似文献   
176.
许慎《说文解字》中的"转注"属于造字法问题,但讨论的并不是具体某个汉字的构形问题,而是贯穿于整个汉字孳乳繁衍过程中的规律原则。应该认识到汉代学者的"六书"概念具有层次性,他们谈论的"造字法"不仅仅是汉字字形的形成问题,还包括如何用文字记录语言中的词语意义问题。  相似文献   
177.
王夫之在《说文广义》中提出语助皆有所本,揭示了虚词由实词演变而来;所用术语初步体现出虚词次范畴的分类意识;考释虚词重视书证;论及汉语虚词的兼类现象,对同一虚词的不同用法进行了详细阐释;对同类虚词重在比较,探讨声气运用的差异,与古汉语虚词研究成果有异曲同工之妙,值得学界关注。  相似文献   
178.
刘禹锡的咏史、怀古之作大致可分两种类型 ,一侧重于表现主观情感 ,一侧重于观照历史兴衰 ;二者都具有反思历史的力度和体察人生的深度 ,而其有机结合 ,更形成一种强烈的批判意识和冲击力量。就艺术表现而言 ,虽自抒怀抱 ,又不露痕迹 ,令人初读 ,俨然咏史 ,细加品味 ,精义方出 ,并于“用意隐然”中带有悲凉沉重的人生感恨。  相似文献   
179.
柏拉图的自我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巴门尼德篇》是柏拉图(Platon)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它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柏拉图对自己的以《斐多篇》—《国家篇》为代表的“相论”的错误的反思批判,在第二部分,柏拉图尝试重建“相论”,结果是一个初步的范畴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