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魯敏是一位敏锐和深刻的作家,具有对世界的整体概括想象能力。《惹尘埃》继续她对现实的敏锐和深刻,为我们揭示出我们身体感知到的一个谎言世界,并且把这个世界背后的政治、历史、文化、制度等因素呈现出来。"同情性理解"是作品的叙事风格,这种叙事把人性叙事的深刻展现的淋漓尽致,但同时也暴露出作家人性叙事的困境。这也是当下作家共存的问题,所以如何突破对底层的"同情性理解"的人性叙事困境,就成为魯敏也是当下作家共有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We consider a wide range of combinatorial group testing problems with lies including binary, additive and multiaccess channel group testing problems. We derive upper bounds for the number of tests in the optimal nonadaptive algorithms. The derivation is probabilistic and is therefore non-constructive; it does not provide the way of constructing optimal algorithms. In the asymptotic setting, we show that the leading term for the number of tests does not depend on the number of lies and it is thus the same as for the zero-lie case. However, the other terms in the asymptotic upper bounds depend on the number of lies and substantially influence the upper bounds in the non-asymptotic situation.  相似文献   
13.
审美为何是人生的节日?美的问题有几个层面?“美在关系”说是谁提出来的?他的理由是什么?中国古代是否有“美在关系”说的命题?形成美的根源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呢?作为美的关系的系统包含哪些内容?文章对这些问题作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文章针对北京大学叶朗教授在《美学原理》中提出的“美在意象”理论展开论述,在充分肯定其理论建构的意义与价值的基础上,指出了该理论的缺陷和问题。笔者一方面系统梳理了意象在中国古代美学中的相关研究,另一方面对西方美学与文化的发展历史作了梳理。在中西文化与美学的比较视域中,指出了“美在意象”理论的双重困局,即要么固守中国古典美学的立场而无法涵盖西方的美,要么将意象泛化,只保留其情与景作为艺术品存在的基本条件,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局。  相似文献   
15.
"诗富于声"是《诗经》的重要艺术特征.《诗经》音响的形态有自然之声、生活之声、音乐之声;其音响意象由于"比兴"手法而具有怀人、相会、求偶、礼贤、出嫁、归宁等话语蕴藉.《诗经》的繁复音响肇端于西周春秋时代隆盛的礼乐文化和人们表现生命体验时的模仿冲动,其音响赋予了《诗经》绘形绘声的意象美、时空合一的动态美、复沓回环的节奏美.  相似文献   
16.
根据宋史的权威史料和四明史氏宗谱的记载,说明南宋右丞相史嵩之起复问题的真相,太学生们说史嵩之“闻讣不行”、“匿丧罔上”、“无父无君”、“视父死如路人”等等纯属造谣中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