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1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5篇
民族学   5篇
丛书文集   295篇
理论方法论   65篇
综合类   1534篇
社会学   1篇
  2024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77篇
  2006年   158篇
  2005年   152篇
  2004年   150篇
  2003年   151篇
  2002年   107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81.
网络诗歌大大宏扬艺术的游戏本质,推进诗歌的自由民主,大大释放艺术的生产力、创造力,为日渐窘迫的平媒诗找到一个新平台,但不可否认,网络上更多的游戏冲动,代替了审美动机,这使得一次性消费,瞬间快乐 的感官效果,掩盖了深度的精神追求.游戏性、泛诗化、语词变造、灌水技术,是当下网络体诗四大"症候".它鲜明地体现着网络诗的诗学特征.其中某些新质素和合理性将给新诗发展带来重大影响,但其负面同时瓦解着新诗的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82.
对历史上有关<毛诗序>的观点进行梳理后可以发现,<毛诗序>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不能强分出大小.各首诗前面的阐释文字,既可以整体指称<毛诗序>,也可以单独指称每篇诗的序;<毛诗序>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成于众手,而以孔子、子夏传授为主流,同时兼收后学观点的集体性著作;<毛诗序>的产生与先秦赋诗言志的风气有很大关系,它由孔子加以搜集整理并传授给弟子,而且一直在儒家学派中流传,并进而成为<诗>的正式内容,被后人视为与诗句同样重要的经典.  相似文献   
83.
对屈原《离骚》等作品中的"芳与泽其杂糅兮"诸句,古今学者的解释存在分歧和矛盾。本文支持王逸以来释"芳与泽"为芳香与润泽的观点,并分析了解"泽"作与"芳"相对的污秽、垢腻之类义项的释意的错误原因,指出其思路与前提本不确当,可以视为读懂古书、解决某些字句训释分歧时应吸取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84.
李贺诗歌以“奇”、“诡”、“怪”著称,而他诗歌中的童话色彩及其内蕴往往为人忽视。李贺善于把历史典故、传统文化当作心灵化了的素材,从童话艺术思维这一角度加以审视、分解、重组,并适当融入时代生活与时代意识,在传统与童话二者之间巧妙完成了异乎寻常的审美独创。  相似文献   
85.
江陵(今荆州)天星观1号楚墓卜筮祷祠简于1978年出土,发掘报告作了简要介绍。王明钦先生首次以硕士学位论文附录的形式作了竹简释文与考释。黄锡全先生著录了3枚简的照片及其释文。滕壬生先生的《楚系简帛文字编》、何琳仪先生的《战国古文字典——战国文字声系》、李守奎先生的《楚文字编》收录了天星观楚简的字例。《楚系简帛文字编》于书末还附有四幅天星观卜筮简的原大照片。李零先生撰《读〈楚系简帛文字编〉》,对该书进行了厘正。晏昌贵先生发表《天星观"卜筮祭祷"简释文辑校》,辑录《楚系简帛文字编》中的"天卜"类条文225条。上述天星观"卜筮祷祠"简的释文,虽各有所长,却也难免各有不足。本文取其所长,扬其所短,参考相关论著,对天星观"卜筮祷祠"简释文重新进行了校正。  相似文献   
86.
唐五代诗词中经常出现“蹙金”这一织绣名物,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五件蹙金绣是这一常见诗词名物的实物印证,同时也体现出一定的佛教意涵。“蹙金”是用捻紧的金线以制成皱纹状织品的一种刺绣工艺,蹙金绣是质地最密、形态最美的一种绣品。这种绣品在唐五代成为皇帝后妃、诸王公主等皇室帝胄和衣冠贵族喜欢服用的生活和装饰用品,故诗人经常用以表现贵族社会和人物的生活情状。因“蹙金”优于“盘金”、“缕金”和“贴金”,在诗词中的表现作用也就有所不同。这一特殊的诗词名物具有丰富的文化史内涵。  相似文献   
87.
舞曲歌辞是汉唐乐府诗的一个重要类别,与舞蹈艺术结合,是其有别于其他类乐府诗的重要特征。在舞曲创作背景、表演情境的影响下,大多舞歌文本重叙述事件、描写场面,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其语言具有指向受众的内在要求。同时受舞曲来源影响,舞歌在一定程度上仍然保留着民间歌舞的色彩,呈显雅俗并存状态。  相似文献   
88.
宋末七家山水诗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文鹏 《阴山学刊》2001,14(4):22-26
文天祥、汪元量、真山民、谢翱、林景熙、郑思肖、萧立之等宋末爱国诗人的山水诗,渗透了伤时忧国之情,总体格调沉郁苍凉,却又具有不同的艺术个性,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两方面,都给宋代山水诗注入了新因素,改变了南宋后期山水诗过分追求纤弱的风气.  相似文献   
89.
论唐诗人与道士交游的范型及其诗学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乃龙 《唐都学刊》2000,16(3):56-62
送人入道、送道士归山和山中访道是唐代诗人与道士交游的三种主要方式。从入道者的身份看,可分为宫人、官人、处士、佛徒和平民五种。他们入道的原因各不相同,诗人对此的反应则以肯定为主。诗人与道士交游有学道问医、名士雅集和虚拟游仙等现实需要和心理代偿等原因。仙为“人在山上貌”的观念和道士在山中修炼这一事实使访道求仙成为诗人创作山水诗的因缘。  相似文献   
90.
晓雪诗歌中的民族特色、民族心理特征、民族气质,特别是浓烈的地域色彩,西南边陲特有的瑰丽秀美的风景,当地少数民族不同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淳厚、古朴的风习,构成了以晓雪为代表的“苍山洱海派”诗人诗作的主要内容,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令人种往的神话色彩和清丽秀美的语言风格.少数民族诗歌是以独特的民族心理,独特的民族气质,少数民族人民的愿望和理想的表达为其核心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