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4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131篇
民族学   4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84篇
理论方法论   28篇
综合类   708篇
社会学   32篇
统计学   1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91.
近年来"大宗商品金融化"现象受到学界广泛关注,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金融市场稳定性面临诸多挑战,探究商品金融化视角下的金融市场风险防范对维持经济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系统梳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大宗商品金融化对中国金融市场稳定性的影响机理,同时基于改进的商品期货定价模型,从金融化视角详细剖析金融市场稳定性受商品价格、供给和需求冲击的边际效应,比较其在长短期和市场波动环境方面的异质性特征。其次,利用2000—2020年一季度美国金融市场和2010—2019四季度中国金融市场样本,分别构建金融化指标和金融市场稳定性指标,通过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考察金融市场稳定性、商品价格以及金融化程度之间的结构化关系。最后考虑市场波动差异,特别是金融危机或新冠疫情这类不确定性"黑天鹅"事件的冲击,实证检验商品金融化程度对金融市场稳定性的影响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门限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短期内,中美两国商品指数市场中,金融化对大宗商品价格的短期冲击影响程度最大,各个市场受冲击后的1至2年内价格水平均能恢复均衡状态;金融市场稳定性受大宗商品金融化影响显著,特别是在商品指数市场;相较于大宗商品供给、需求和价格,金融市场稳定性在短期内由大宗商品金融化程度主导;商品金融化程度在短期内对金融市场稳定性的负面影响较长期更显著,影响程度也更深;从长期看,金融市场稳定性由大宗商品价格主导,而大宗商品金融化的影响则较弱;进一步通过门限模型证实,相对于金融市场低波动环境,在高波动环境中大宗商品金融化程度对金融市场稳定性的短期影响力更强。据此,对尚处发展阶段的中国大宗商品期货市场,文章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第一,优化大宗商品期货市场持仓报告制度体系,强化对金融交易者持仓识别与金融化程度监测;第二,分市场环境监管机构投资者持仓,避免"一刀切"持仓限制,因人施策差异化管理市场金融投机行为;第三,建立金融市场联动应急响应机制,提高金融市场风险识别效率,防范金融风险跨市场蔓延,合理应对大宗商品金融化现象,维护金融市场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992.
以管理学、心理学理论为依据 ,阐述在图书馆的读者管理工作中 ,有效地运用激励方式 ,通过采用对读者借阅需要进行激励、良好借阅行为的强化、情感激励、参与管理激励等方法 ,调动读者的学习积极性 ,促进良好借阅行为的发展  相似文献   
993.
《Long Range Planning》2023,56(1):102216
Extant research has primarily focused on the economic drivers and outcomes of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This trajectory oversimplifies the motives for environmental strategies across all firm types and particularly overlooks how firm ownership presents other motives for environmental strategies. In this study, we leverage institutional theory to examine how family motives, underpinned by family members' desire to gain or preserve family legitimacy and socio-emotional wealth, affect ISO 14001 certification. Using firm-level data, we find that family ownership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ISO 14001 certification. This effect is stronger for firms whose names include the family name and also for firms located closer to large cities. Our study contributes to nonmarket strategy literature by showing that family motives underpin firms’ environmental initiatives. It also contributes to institutional theory by delineating the levels of legitimacy that spur nonmarket strategy in family firms.  相似文献   
994.
Rationality and intuition are important dimensions of the strategic decision process. Prior studies have viewed these as distinct dimensions, providing limited insights for our understanding of strategic decision processes. Drawing on the dual process theory and research on process capability,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interplay between rationality and intuition based on a sample of 103 strategic decisions made by service firms in Greece.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combining rationality and intuition at the same time leads to successful strategic decisions. Also, the moderating role of environmental dynamism was investigated. We found that in dynamic settings, decision-making teams which combine rationality and intuition outperform teams which use rationality or intuition separately.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for theory and practice are important and are analysed in the paper.  相似文献   
995.
僵尸企业是阻碍全球经济健康发展的“隐疾”,也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之一。厘清僵尸企业是“怎么来的”和“怎么没的”对于科学且有效地处置僵尸企业、增强市场效率具有理论和政策上的指导意义。在综述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梳理了僵尸企业的识别方法及其演进,比较了中、日、欧等国家(地区)僵尸企业的不同特征及成因,分析了政府和银行的不同作用机制,归纳了僵尸企业的主要危害,并从加强市场机制、推进制度建设、营造适当宏观经济环境、充分发挥政府职能等角度总结了预防和处置僵尸企业的方法。最后指出了关于僵尸企业需要进一步着重研究的问题:民营僵尸企业的特征及成因;银行对于僵尸企业生成和处置的作用,特别是政府与银行的互动;僵尸企业通过产业链对上下游企业造成的危害;僵尸企业与宏观经济及政策的互动;清理僵尸企业可能造成的风险;等等。  相似文献   
996.
明代嘉隆之际 ,昆山腔经魏良辅等曲家的改造后迅速以吴中地区为中心向四方传播 ,在同海盐、弋阳、余姚等诸种声腔的角逐中 ,昆山腔逐步确立了其江南盟主的地位 ,但它入主北京城却是万历中后期的事情。本文以可靠的资料为依据 ,揭示了昆曲进入北京的历史背景 ,分析了昆曲入京的三种主要动力 :宫庭内府的娱乐需要、公侯官宦的家乐嗜好和职业戏班的赢利动机  相似文献   
997.
从国际经验看中国流通领域的对外开放演进和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首先对中国流通领域的对外开放的历程和演进特点作了回顾,然后根据西方发达国家流通业发展的经验对中国流通领域的发展现状做一对比分析,结合中国加入WTO的现实环境,寻求中国流通领域未来发展的应对策略,从而为今后中国流通产业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过程中更好地融入国际分工,促进中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上的探索。  相似文献   
998.
借鉴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经济时区分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的方法,“只有了解了资本的内在本性,才能对竞争进行科学的分析”,同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中只有了解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规定,才能正确定位竞争中性。不能泛谈竞争中性,不同含义和适用范围的竞争中性,对我国公有经济的主体地位有着截然不同的影响。要在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前提下实行适合中国国情的竞争中性,让竞争中性与公有主体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999.
关于《资本论》和《经济表》资本循环理论的异同问题,学界长期以来存在"相近说"和"超越说"两种观点。然而,这两种观点都存在较为明显的缺陷:"相近说"更多强调马克思和魁奈的资本循环理论在"研究方法""内在逻辑"和"现实应用"的相近之处,而忽视了马克思批判魁奈而形成的理论观点;"超越说"更多强调两位学者在学术立场上的差异,以及由此带来的资本循环理论的差异。两种观点都没有全面反映《资本论》和《经济表》在资本循环理论上的异同。文章分别从"主要观点"和"方法论"层面对两者的资本循环理论展开比较后发现,《资本论》和《经济表》的资本循环理论呈现出"主要观点相近"和"方法论相异"并存的现象。通过对这一独特的学术现象进行深层次的剖析后发现,之所以在方法论相异的情况下《资本论》和《经济表》的资本循环理论在主要观点上仍然存在诸多相近之处,主要原因在于马克思和魁奈在考察资本循环问题时都经历"经济关系"分析的环节。然而,由于马克思和魁奈对"劳动一般"和"自然秩序"的理解不同,两种资本循环理论存在根本性差异。虽然多次对魁奈的资本循环理论表示认同,马克思也意识到其自身理论观点与《经济表》存在不同,但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马克思在后续的研究中并未充分展现出其与魁奈在资本循环问题上的理论差异。通过对两者资本循环理论的比较也可以看出,"主要观点"和"方法论"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属性。这一理论属性也影响了马克思对于同时期其他经济学流派和经济学家的资本循环理论的吸收和批判。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这一理论属性,对吸收当代经济学流派关于资本循环的新观点,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资本循环理论创新和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文章基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首先从内部和外部结合、供需两侧结合的角度采用倒推法构建了数字经济驱动消费增长的理论逻辑框架,即“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国内循环为主体←扩大内需←供需匹配←产业升级和创新←数字经济”。接着选取中国286个地级市的数据,采用聚类分析法描述各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不同层级城市的数字经济增速存在明显区别,数字经济一线城市的数字经济指数水平远高于其他四个层级城市,但是数字经济五线城市的增速远超一线城市,表现出十足后劲;从数字经济和消费的拟合情况可以看出,数字经济和消费增长呈正相关关系;数字经济与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升级与消费增长之间都呈现一定的正向关系,但是现实情况也显示出产业结构优化指数比较高的城市没有能明显表现出相对应的良好消费势头。进一步建立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对数字经济对消费增长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从全样本层面看,数字经济对消费增长的总效应显著为正,说明数字经济能够在促进消费、拉动内需上发挥一定的作用。另外,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效应显著为正,说明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从而促进消费增长,但是这个中介效应具有一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