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62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37篇
管理学   61篇
民族学   28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13篇
丛书文集   542篇
理论方法论   111篇
综合类   2771篇
社会学   118篇
统计学   4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159篇
  2012年   190篇
  2011年   207篇
  2010年   174篇
  2009年   215篇
  2008年   221篇
  2007年   285篇
  2006年   279篇
  2005年   277篇
  2004年   299篇
  2003年   300篇
  2002年   219篇
  2001年   221篇
  2000年   122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21.
创新意识和思维方法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曾说,经济增长并不是由于资本、劳力等生产要素的增加所引起的植物性增长,而是创新所引起的增长。20世纪以来的100年,不仅在科学技术方面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同时也是社会变革最为迅速的时代。科学技术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促进剂,社会创新同样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为此必须研究创新和创新思维方法的诸多方面,不断地用智慧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不断地产生新的思维方式和框架。在自由的思考之中,我们才最有可能产生创新。  相似文献   
22.
撷取中华先哲思维艺术和逻辑遗产的精华,引出对今人思维表达有益的借鉴,是中国逻辑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着重探讨中华先哲思维艺术论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3.
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是两个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过程实质上是对两种思维方式的综合运用。因此在教学改革中应该把对两者的培养和训练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总体思维能力上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4.
以原型的方法对司空图《诗品》天人合一思维模式进行了全面分析。指出司空图《诗品》的思维模式遵循了中国古代由诗歌品阶、天时、时律、时历等形成的系统的天人合一模式,是典型的中国思维。  相似文献   
25.
毛泽东一生丰功伟业 ,精神遗产无比宏富 ,而其科学思维则如奇葩一朵 ,光芒四射 ,全面贯穿于毛泽东思想的各个领域。毛泽东科学思维可以概括为“三大核心内容、十大特点、三块基石”。“三大核心内容”即 :民族独立和解放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十大特点”即破旧立新 ,富于创造 ;求真务实 ,实事求是 ;把握关键 ;提纲契领 ;人民本体 ,服务群众 ;思想占领 ,攻心至上 ;形象生动 ,形式丰富 ;思维开放 ,系统把握 ;逆向思维 ,出其不意 ;辩证统一 ,一分为二 ;超前开拓 ,高瞻远瞩。“三块基石”即 :革命与战争的时代主题 ;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丰硕的哲学底蕴。  相似文献   
26.
本文讨论了思维定势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并对如何突破思维定势求解物理难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27.
通过对中国排球运动不同时期技战术指导思想的回顾,探讨了正确的技战术指导思想的确立对我国排球运动发展的极端重要性。  相似文献   
28.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是阐释生命意义的诗性学说,萨特的存在主义文学是追问人生价值的哲学言说。小说《恶心》就是思与诗密切相依的典范。它昭示了人如何从萨特哲学对本质所界定的事实性否定命题通向对存在所设想的价值性肯定命题。  相似文献   
29.
进入21世纪,我国的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步入新的阶段,形势的发展要求毕业生就业工作者树立崭新的意识和观念.对此,笔者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30.
由于绝对知识的不可能,世界的绝对可知是不可能的;在认识的无限发展过程中,思维与存在之间永远只存在具体的、相对的、有条件的和近似的同一,世界可知的阐释是历史的;思维与存在之间具体的、相对的、有条件的同一性问题通过实践来获得解决,也通过实践来获得证明;世界可知性阐释需要以实践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