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2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49篇
民族学   10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163篇
理论方法论   109篇
综合类   958篇
社会学   95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隐喻和模因作为目前西方语言学界的两个热点课题,其研究正在日趋成熟,但将二者联系起来进行对比研究的尚不多见。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必然会加深对两种理论的认识,促进其研究。其实,模因和隐喻密不可分,它们在特点、类型及成因等方面都存在相似之处,但也不乏差异。  相似文献   
72.
《Marriage & Family Review》2013,49(3-4):311-330
No abstract available for this article.  相似文献   
73.
人类审美活动具有分属为不同层次的双重性质 :既是受生理、心理机能影响的智能性活动 ,属于自然层次 ;又是受社会文化影响的精神性活动 ,属于观念层次。自然层次决定了审美活动不同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 ,使审美具有着全人类性 ;观念层次决定了审美观及审美价值的具体形态 ,必然受到社会文化状况的影响 ,使审美具有着发展性、社会性。审美活动就是由这两大层次交织而成的整体 ,是以非功利认知方式为智能基础的社会精神性活动。仅仅强调实践的社会性或仅仅强调生命的自然性 ,都不能合理说明审美活动的整体性质  相似文献   
74.
本文把康德“审美是认识机能的和谐”命题放在西方哲学认识论的广阔背景中讨论 ,并从个别与一般的关系来重点把握。文章指出 ,判断力并不是一种单一机能 ,而是复合机能 ,它是一种二元对立生成一元的稳固结构 ,向外想象力和知性协调一致 ,向内想象力和理性协调运动。认识机能的和谐程度与范围成为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测量器 ,这一命题意味着审美认识论的终结或说是审美本体论的诞生 ,对此 ,文章作了初步论证。  相似文献   
75.
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其本质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控制。大学教师的元认知能力则是教师对主体(自己和学生)内在差异、个别差异以及主体认知水平和影响认知水平的因素差异的了解和监控能力。大学教师元认知水平的高低与学生的发展以及教学质量的好坏密切相关。因而需要通过对教师内在素质的训练和外在督导等措施,培养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对课堂教学的调控以及反思与批判、学习和迁移等能力。  相似文献   
76.
汉字在理据和效率的矛盾统一中,效率始终占据矛盾的主要方面;《规范汉字表》是为全社会绝大多数人和绝大多数场合的文字应用而研制的;汉争的稳定是相对的,变化发展是绝对的,不能以稳定为借口排斥发展;研制《规范汉字表》需要在纷繁复杂的矛盾中寻找最佳平衡点;方案正式颁布、实施之前,有必要在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  相似文献   
77.
元和十年的江州之贬,是导致白居易超越意识骤然强化的界碑。对险恶政治斗争的切肤体认是其超越意识形成的前提条件,对复杂人生的深刻解悟是其超越意识的核心内容,而他特有的与孟子不尽相同的“独善”观,则构成其自我调节的心理机制和超越意识的理性支柱。  相似文献   
78.
通过对马斯洛人性论中一个重要内容——健康人格理论——的考察分析,指出该理论在其研究方法和所得结论上都存在着较大的疑点。在研究方法上,马斯洛以对人类极少数特殊个体的研究来得出关于普遍人性和健康人格的标准,是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在所得结论上,马斯洛提出的健康人格标准既不符合大多数人类个体的实际潜能,也不存在普遍实现的条件  相似文献   
79.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linkage between low-income mothers' conversations about emotions and their children's understanding of emotion. Forty-five low-income preschoolers and their mothers were videotaped while viewing a wordless picture book designed to elicit talk about emotions. Three maternal and child emotional language behaviors were coded from the videotapes: (a) unelaborated comments about emotions; (b) explanations about th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emotions; and (c) empathy-related statements. The children's questions about emotions were also coded. In a separate interview, the preschoolers were administered tasks that assessed emotional expression knowledge, emotional situation knowledge, and emotional role-taking.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emotional situation knowledge was positively predicted by mothers' empathy-related statements. Mothers' explanations about th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emotions were uniquely related to emotional role-taking ability. There were very few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mothers' and children's talk about emotions. Results a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the functional significance of mothers' emotional language for young children's emotional competence.  相似文献   
80.
Book reviewed in this article:
E. E. Maccoby (1998), The Two Sexes: Growing Up Apart, Coming Togeth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