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5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86篇
社会学   10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31.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及其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克思那里,意识形态是一个应当予以批判和超越的否定性概念。马克思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用唯物主义的方法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进行了彻底的批判,并成功地实现了对意识形态的超越,建立了科学的社会学说──共产主义学说。然而,在马克思之后,意识形态观念发生了流变。这种流变具有历史的深层根源,它对无产阶级解放斗争既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又留下一定的缺憾。正本清源,继承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的武器,在今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2.
马克思理论是一种科学的、开放的社会发展理论,而不是纯粹乌托邦式的思辨想像,但马克思理论仍然包含着社会理想的乌托邦维度,即否定或超越现实的批判维度。缺少这一维度,马克思关于人类解放的终极理想和对未来历史的终极关切就不可能显现。因此,马克思理论常常被宣称“历史的终结”的现代性鼓吹者指责为空想和不切实际。由于彻底放弃乌托邦社会理想这一维度,现代性才满足于“单面的社会”,看不到人类历史更广阔的可能性空间。  相似文献   
33.
随着马克思钻研自己的见解与德国哲学思想体系的见解之间的对立的不断深入 ,马克思为自己的思想和理论也日益完备地铺垫着“世俗”而坚实的基石 ,从而解构了整个德意志意识形态 ,达到了“生存实践”阶段 ,即把生产劳动看作理解并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出发点和参照系。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学说正是通过这一历史维度的深入 ,最终决定性地与空想主义学说相分离。这一科学的理论为现代无产阶级谋求人类的解放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34.
资本的自由度决定着全球化的深度和广度 ,全球化本质上是资本的全球化 ,是资本自己所要完成的历史使命。资本在造成人类社会发展的全球化趋势的同时 ,不可避免的使自身难以克服的矛盾和弊端突破国别和地域的限制 ,具有了“全球性”。资本的全球化 ,决定了全球化发展的最终趋势 ,扬弃劳动的异化 ,扬弃资本同劳动的对立 ,实现马克思所设想的那个“自由人联合体”———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35.
无政府主义:无根的社会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政府主义是在共产主义运动中发生恶劣影响的非科学的共产主义思潮。它把国家作为社会不公正、不合理的基础予以摒弃 ,把权威当作社会的祸害和人的自由的破坏者予以拒斥 ,把密谋性的恐怖活动视为革命的基本手段予以倡扬。它甚至对无产阶级国家和权威也进行责难。无政府主义的这些特征充分显现出其思想的非历史性、抽象性和无根性。在与无政府主义的斗争中 ,马克思主义深刻地揭示了无政府主义不切实际的虚幻实质 ,并科学地阐述了国家和权威的本质以及无产阶级国家和权威的必要性 ,指出了人民群众在共产主义革命中的伟大作用。  相似文献   
36.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邓小平认为马克思主义首先是由它的基本原理构成的科学理论体系,同时它也是一种社会制度--共产主义制度,二者是辩证统一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产生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而这一理论体系的产生和被证实的过程又是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的建立和发展的过程.实现二者统一的唯一途径,就是依据变化了的情况和条件,不断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二者的统一就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37.
马克思与陀思妥耶夫斯基虽然生活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之中,但是在面临的任务、追求的目标等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二者最大的不同在于他们为自己社会理想的实现设计了不同的途径:马克思诉诸科学理性和阶级斗争,陀思妥耶夫斯基寄希望于东正教的道德说教。一百多年来的社会历史贯穿着马克思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社会思想的对立与斗争。今天我们看到,资本主义真正走到了自己的历史尽头,共产主义成为历史的必然,但是由于对物质财富的追求飞跃到物质生产的彼岸——人的自由王国,需要人类在灵魂深处完成一场革命,以改变自己的价值目标。正是在这里,显示出了陀思妥耶夫斯基思想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8.
90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许多共产党人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捍卫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以爱国主义为强大的精神动力,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百折不挠地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今天,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总结国际的和我们自己的经验,要巩回党的执政地位,共产党人必须继续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实践者。  相似文献   
39.
对马克思所实现的哲学革命可以从诸多角度加以理解。但如果说马克思哲学革命主要是实现了对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的话,那么,不可回避的基本问题是:究竟马克思实现了怎样的辩证法革命?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主要包含三个维度:作为世界观的历史辩证法、作为社会形态运动形式的历史辩证法以及作为共产主义原理的历史辩证法。  相似文献   
40.
马克思激活了法国唯物主义的社会政治理念,使之实践化、世界化,并通过“实践”概念释放了共中共产主义的内蕴。“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的命题是对传统本体论思维方式的超越,同时揭示了共产主义的哲学根源,创建了以主体的价值取向为中心的对世界的实践理解方式,深刻揭示了共户主义的哲学基础以及唯物主义哲学内蕴的共产主义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