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5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86篇
社会学   10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51.
张苓 《理论界》2014,(3):14-17
制度公正该如何是好?从哲学层面研究制度公正在于探寻问题的本真,寻求制度公正的原点;关注现实,追寻一种合理的价值实现方式,是制度公正的政治路径;具有深切的人文关怀,是制度公正的伦理话语。制度与人原始的相互缠绕,使得制度公正本质是人自我的公正;幸福是人自我公正的价值诉求,缘此,制度公正本质还是一种求善之举。公正是人类普世的永恒理想,也是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52.
冷战后法国共产党对共产主义道路的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什么样的社会变革道路实现共产主义目标是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冷战结束后,法共在反思传统理论的基础上,根据法国具体国情,提出了“超越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变革道路。  相似文献   
53.
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作为一场十分广泛的社会政治运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就其主要原因而言,中国传统文化是其深刻的思想文化根源;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理论和实践是其生动的现实原因;"大跃进"的发动和试图通过新的生产关系发展生产力是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直接诱因;中苏关系的恶化、中苏之间的竞赛是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重要"助剂"。  相似文献   
54.
正义问题是当代政治哲学的核心问题.70年代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围绕马克思是否谴责资本主义非正义展开了争论.英国新左派、分析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诺曼.杰拉斯是这场争论的一个主要论者.他凭借分析主义的研究方法对马克思主义的正义观和道德观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用文本证明马克思确实依据超历史的正义原则谴责资本主义非正义,由此构筑起一套马克思主义正义观体系,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主要理论代表之一.杰拉斯对马克思正义思想的阐释,对于我们了解和学习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文本解读方法和思路,反思西方新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局限性,挖掘马克思与正义问题的争论对于我们构建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理论借鉴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55.
寻找共产主义的尝试——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较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引介有一个复杂的过程和独特的认知体验,倾向于把马克思的学说理解为一种人道的而非暴力的,互助的而非斗争的理论,不赞同中国社会形态封建说,对阶级对立也有不同的观点,这一切都与马列经典理论的阐释有较大差异,带有明显的自由主义的理路和痕迹。  相似文献   
56.
本文全面地评价了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既肯定了这篇文章在马克思向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科学社会主义转变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又指出了它尚未完成这种转变,并对主张马克思这篇文章彻底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的观点的不当之处作了具体分析,指出了这种观点没有说明这里所说的"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什么性质的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指出"两种转变"思想的不当之处,不是要低估这部著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而是为了准确评价它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既充分肯定它比以前的著作离完成向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的转变更加接近,也实事求是地指出它离完成这个转变尚有不小的差距,以便清楚地看到在它以后的论著是如何逐步消除这个差距、直到基本完成这个转变的。  相似文献   
57.
“共产主义人间化”是瞿秋白一生追求的最高革命目标。其政治构想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达到无阶级无国家、真正自由平等幸福的世界共产主义社会;其经济构想是公有制、有规划和大生产。  相似文献   
58.
根据柏拉图对人的灵魂结构的划分,信仰、知识和环境构成了人类生存的三个基本要素。在全球化语境中,伴随资本逻辑的扩张,上述三要素发生了分裂,从而导致了当代人类生存危机。在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意义上,全球化应该成为共产主义的内在环节。通过共产主义信仰来实现上述三个要素的融通,是马克思主义视阈下的人类生存理想。  相似文献   
59.
论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克思在私有制和社会分工对人的发展造成巨大危害的历史背景下 ,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问题。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最高目标就是要造就全面发展的人。马克思认为 ,全面发展的人是 :能够从事各种劳动 (的人 ) ;能够通晓和参与整个生产系统活动 (的人 ) ;具有全面知识、受过全面训练 (的人 )。全面发展的人或者说人的全面发展 ,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有可能实现。但社会主义社会应该而且必须为人的全面发展和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 ,准备各方面的条件  相似文献   
60.
马克思人化自然观中体现了丰富的人性精神。首先,丰富的人性化内蕴是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主体尺度;其次,马克思审视资本主义社会被异化的工人劳动和自然界,揭示了其反人性化的一面;第三,人性化的自然是共产主义的客体尺度。马克思从理想社会的自然即是人性化的自然这一视角论证了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的统一,说明必须彻底地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解放人与自然界,才能真正实现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的统一并最终向共产主义社会迈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