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86篇
  免费   496篇
  国内免费   75篇
管理学   14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604篇
人口学   312篇
丛书文集   668篇
理论方法论   616篇
综合类   3506篇
社会学   2066篇
统计学   43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138篇
  2022年   153篇
  2021年   170篇
  2020年   219篇
  2019年   234篇
  2018年   258篇
  2017年   313篇
  2016年   263篇
  2015年   303篇
  2014年   473篇
  2013年   1287篇
  2012年   541篇
  2011年   555篇
  2010年   352篇
  2009年   354篇
  2008年   356篇
  2007年   376篇
  2006年   389篇
  2005年   289篇
  2004年   231篇
  2003年   200篇
  2002年   141篇
  2001年   111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0 毫秒
991.
陈小卉  胡平  马宇彤 《管理学报》2021,18(5):741-750
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和趋同理论等,构建问答社区知识传播者关注关系网络声望、传播者行动相似度和知识传播效果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通过含滞后项的联立方程组模型对上述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挖掘问答社区内知识传播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知识传播者关注关系网络声望和知识传播效果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作用;知识传播者的行动相似度对传播者关注关系网络声望有正向影响;知识传播环境特征和知识内容丰富度对知识的传播效果有正向影响;在特定话题下,知识内容丰富度在知识传播者关注关系网络声望对知识传播效果影响中起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92.
现代美学的诞生是一个在艺术、哲学、政治三者之间混杂的存在。但长期以来,美学的主要危机在于,它几乎一直被作为自律性的艺术理论而备受指责,而其与西方现代性筹划之间的混杂关系也多被视作政治浪漫派的乌托邦梦想。因此,现有的审美政治思考一般以“美学”作为反向的起点,其中,以韦尔施为代表的认识论美学、以法兰克福学派为核心的否定美学、以审美意识形态批判为基础的后现代文化研究和马克思主义美学,构成了“反美学”的主要路径,同时也形成了审美政治的几种基本关系模式。近年来的回归美学的思潮,再次将美学推至浪漫主义和哲学美学的原生性场景,一种以平等为核心的审美共同体视域将成为审美政治的新的理论生长点。  相似文献   
993.
ABSTRACT

This article serves as one of the supplementary pieces of this special issue on “Mapping Queer Bioethics,” in which we take a solipsistic turn to “map” the Journal of Homosexuality itself. Here, the author examines the journal’s 2011 consensus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prevention of LGBT suicide. Invoking the axiom approach of Eve Kosovsky Sedgwick’s seminal Epistemology of the Closet, the author argues that merely offering practical guidelines at the level of the demonstrative and the instructive may not be sufficient models to address the urgency of suicide rates in LGBTQ youth populations.  相似文献   
994.
在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文化融入逐渐成为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重要测度指标之一。利用北京市"城中村"农民工的调查数据,对首都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消费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内容贫乏、满意度不高。闲暇时间少、收入低、社交网络窄是影响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消费的主要原因。据此,提出加强宣传,扩大农民工对公共文化服务的知晓度,经常开展面向农民工的文化活动,充分发挥社区、企业以及社会组织在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提供方面的作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99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困窘的现状唯一出路是深化改革。对如何解决人往哪里去这一问题,文章从开拓社会服务领域再就业渠道角度结合企业改革的实际成效,对此作出了正面解答。  相似文献   
996.
We develop the measurement theory of polarization for the case in which income distributions can be described using density functions. The main theorem uniquely characterizes a class of polarization measures that fits into what we call the “identity‐alienation” framework, and simultanously satisfies a set of axioms. Second, we provide sample estimators of population polarization indices that can be used to compare polarization across time or entities. Distribution‐free statistical inference results are also used in order to ensure that the orderings of polarization across entities are not simply due to sampling noise. An illustration of the use of these tools using data from 21 countries shows that polarization and inequality orderings can often differ in practice.  相似文献   
997.
王俊秀  周迎楠  裴福华 《民族学刊》2021,12(5):17-23, 108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地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费孝通提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构想,为国家民族政策提出了一个学术的理路。Gaetner和Dovidio提出的共同内群体认同模型和费孝通“多元一体”及现在党和国家提出的“共同体意识”的思想不谋而合,其理论框架可以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提供借鉴。该理论认为共同内群体的形成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制约,包括群体间的相互依赖性、群体间的差异性、社会情境、预接触经验等。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在良好的制度支持和社会氛围的基础上,突出不同民族的相似性和共同性、淡化差异性,增加平等的接触机会,促进跨民族互动与合作。通过构建共同内群体认同促进中华民族认同,突出民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使汉族和少数民族共同努力,共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过引导各民族人民把自己和其他民族成员视为民族共同体的一部分,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感知相似性、信任和理解,减少威胁感,最终带来认知(积极的想法)、情绪(同情和关爱)和行为(合作和帮助)方面的积极改变。  相似文献   
998.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开展迫切需要一套指标考核体系来监测、评估和指导。对此,我们以科学的理论依据为指导,根据科学性、适应性、系统性、可行性、可比性和计量化原则,建立了一套包括八大类35项具体指标的指标考核体系,并确定了各项指标的考评标准和分值,使其在实践中具有更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99.
This essay traces the movement within the LGBT community from relying on identity politics to considering a politics of value as a political and community-forming strategy. In the process, the author uses the work of Michel Foucault to think through how the articulation of shared values might open up personal, communal, and political possibilities otherwise delimited when LGBT people think of themselves within the confines of separate, and often separating, identity categories.  相似文献   
1000.
From the start of the discipline, the use of sociological knowledge to produce positive changes has created theoretical/practical and neutral/normative dilemmas, which are currently a crucial poi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linical research.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implications related to these dilemmas, examining thoroughly the method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research itineraries, upon which the main structure of clinical sociological research in Italy is currently based. The importance of the concepts of process, feedback, and responsibility are discussed as the prime ingredients of sociological clinical resear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