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21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6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西汉后期的元、成时期 ,僭越与践踏礼制的现象日益严重 ,刘歆争立古文经 ,是与哀帝欲加强皇权、振作有为的政治举措相呼应的。从《移让太常博士书》的思想指向可见 ,重建礼制正是他争立古文经的用意之所在 ;实际上 ,《左传》等古文经确有助于加强礼制建设。刘歆争立古文经的举动对于纠正今文经学在礼制建设上的缺失 ,在思想上起到了一定的冲击作用。  相似文献   
32.
孔子人权思想是中华人文精神重要之一源。本文论述A、孔子人权观之哲学根蒂和理论基石,发端于对人的“类”属性的发掘与认同;B、调整君民关系,爱重民众,约束君主;保障基本经济生活条件,“富”而且“教”,提高生存质量,是孔子关于人民生存权思想的两大要义;C、否定暴君苛政,反对残害生命,强调“足食足兵”以抗御外来侵略,保障国民集体安全,是孔子关于民众生命(安全)权思想的三大主张。  相似文献   
33.
作为文化精神核心的教化理念或教化之道,有"虚"与"实"两个特点。近代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乃伴随着"政"与"教"的解构,使教化之道由政治的事务逐渐转变为一种社会的、与人的个体内在生活相关的精神的事务,真正发挥出其"本虚而实"的作用。"心性儒学"作为中国文化精神之"教养的本原",现代以来亦经历了一系列与现实政治事务解构的过程。但中国现代的文化状况,其病在于有"解构"而乏"建构"。儒学"以身体道"群体的失落,心性儒学之"道问学"层面的退居学院化、知识化一端,"后革命"时代主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性之"实"的教化方式的被边缘化,导致了切合民众生活之文化自觉和整合功能的缺失。返归历史文化本原以建立核心的教化理念和文化整合认同的超越性价值基础,已是势所必然。对中国经济崛起在文化发展方面的要求,中国学人应有足够的理论和文化上的积累与准备。  相似文献   
34.
罗超 《殷都学刊》2001,(2):56-60
阐释方回降元的文化依据.以历史考证与文化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揭示宋元之际文人降元的深层次原因.周密以"人品卑污"评价方回降元,于史实不符.把方回为自己辩白的理由与时势背景相联系,说明支配传统文人政治行为的儒家处世原则,存在着内在矛盾.从方回降元前后的心态变化,可以看出由宋入元的士大夫文人所具有的循规蹈矩、进退失据的文化心态.方回降元是陈腐的南宋文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35.
儒家之政治思想在民国时期的命运可谓大起大落,颇具戏剧性。由民国初年的“红”极一时,到五四时期的批孔风暴,继而又有以梁漱溟为首的现代新儒家的大力“复兴”。但这一时期的社会政治思想仍以批判儒学为主导。  相似文献   
36.
儒家社会工作学的教育与实践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旨在介绍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学者如何运用儒家理论、道德观与技术作为中国本土化的社会工作理论、价值观及技术的基础。笔者根据多年社会工作教育与实务的经验,提出一套高级通用社会工作模式,供当今及未来中国社会工作教育与实践之参考。本模式的设计运用古今中国文化的内涵,考察当今环境及需要,目的在于解决社会问题,开发人类潜能,使人类社会逐渐达到小康以及大同境界。儒家社会工作学的教育与实践模式是根据儒学“易道”原理及伦理道德作为改变人的行为及其所在环境的准则,如何应用儒家变易、简易、不易的道理,为个人、家庭、团体、社区及社会的规划与变革提供指导,乃是本模式的主旨。  相似文献   
37.
汉武帝时期的经学与政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经学以及以此为基础的新的官 僚选拔体系,社会秩序中的领袖力量被纳入皇朝的政治权力结构之中,由经学这样 一种明显具有文化传统色彩的政治通道而建构起的皇朝与地方社会秩序的政治合作关系中, 其最大的受益者,无疑是那些有着文化传统和经济势力的地方社会的领袖阶层,即地方豪族 。武帝时期经学由私家教授向官学的发展,对选官制度与汉武以后政权结构的建构是一件十 分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38.
以程颐、朱熹为代表的宋代理学家给予诸葛亮极大认同,誉其具"儒者气象".在程朱理学看来,诸葛亮的"儒者气象"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审去就、知义利、效忠贞、行王政、为王佐、安天命;指出诸葛亮具"儒者气象"的原因是个人"天资甚美",不足在于"学术甚杂","习申韩之术",程、朱在治国、修身上亦受诸葛亮影响;诸葛亮具"儒者气象"带给我们的思考有:其"儒者气象"实为东汉儒家文化教化之结果,故儒学未来发展当回归教化之路;儒、法关系在一定程度可相互融通;当今吏治亟须强化官员的道德自律.  相似文献   
39.
钱载历康雍乾三朝,诗文画皆工,为乾嘉年问秀水诗派的代表诗人,然其散文研究一直受到学界冷落。钱载个性醇谨中带萧旷,使其散文偏嗜奇、豪美学风格,显出以正驭奇特色。对宗族的永恒眷恋是钱载散文思想的亮点,深化其散文内涵。钱载散文强调文以致用,风格平畅,是其对盛世文治积极探索的生动践履。以尧陵之争为焦点,关注钱载在汉宋之争下对理学的艰难坚守,为其散文注入刚烈之气。  相似文献   
40.
元代儒士在传统“华夷”的问题上,以宋儒道统观念为基础,重塑了华夷各族多元而同“道”的大一统观。一方面,他们吸收“中州之道”与程朱“道学”理论,以“道统文脉无南北”“华夷千载亦皆人”,论证了儒家的仁爱生民之“道”,可以超越地域、种族、国别,圣王之“道”的理想社会可以成为各族共同的追求,使各族群达成文化共识;另一方面,提倡“王道之所在,正统之所在”,要求君王统一天下的取之有道和王朝治理的治之以道,使“大一统”的政教秩序立足于“王道天下”的太平愿景。华夷同“道”的大一统观推动了元王朝统一多民族政治文化共同观念的形成,使元王朝成为中华文明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