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6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74篇
社会学   1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Sociological Forum》2018,33(1):239-241
Standing up for science is part of sociology's mission as a social science. Standing up is also consistent with our field's ethical obligation to identify and avoid research compromised by conflict of interests.  相似文献   
92.
毋庸置疑,在中国古代商事活动是广泛存在的,也必然普遍地存在着对于商事活动的思考,而这些思考以及这些思考影响下的某些规则的存在,在事实上对商事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基于此,以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为工具,以中国商事传统为背景,分析探究了中国古代对于商事活动的价值追求以及商事规范本身的价值追求,从而展示了中国商事传统的特性、不足及其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93.
Relig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ocial studies content and is difficult to ignore, especially because of current world events. In our global society, it is more important than ever to know about and understand the religious beliefs of others. The social studies curriculum is infused with religion, but teachers circumvent the issue, mistakenly citing the separation of church and state as an obstacle. This article examines assumptions and causes of our nation's confusion over the role of religion in schools. The authors conclude with suggestions for returning the study of religion to social studies classrooms.  相似文献   
94.
90年代 ,美国社会卷入了一场方兴未艾的多元文化论争。双方在文化观、非洲中心论、双语教育、配额制的政策与实践、政治正确等问题上的立场截然对立 ,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美国历史传统、生活方式、主流文化以及教育理念的地位和评价。这场论争反映了美国深远的忧患传统 ,揭示了当今美国社会文化发展的趋向  相似文献   
95.
深入地认识传统文化 ,是摆在近代中国知识分子面前的历史重任。作为新儒家重镇的张君劢 ,在系统地考察了中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中国现代化作了思考  相似文献   
96.
计算机软件的专利性在世界各地特别是欧洲引起了广泛的讨论。讨论分为法律和经济两个相时独立的层面:前者主要涉及对“软件本身不具有专利性”的理解以及软件专利的技术性要求;经济层面的讨论重点为专利制度时软件业特别是开源软件业的意义。在这场争论中,欧洲专利局和德国的专家学者各抒己见。法律与经济方面的讨论都往往忽视了对方的特点和视角。因此二者的融合将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97.
卫才胜 《河南社会科学》2012,20(3):78-81,107
技术社会建构论是技术哲学的前沿思想,温纳在肯定其价值的同时,对其进行了尖锐的批判。温纳的批判引起了学者们对技术社会建构论中相关问题的论争。通过批判和论争,将加深人们对技术社会建构论的认识,推动技术社会建构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98.
边缘的视界:刘咸炘对进化论的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学者刘咸在上个世纪20年代撰文批判进化论,区分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与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站在文化相对主义立场上指斥社会进化论不能被视作普遍有效无容置疑的科学真理,同时强调了进化不能等同于进步,并提出了"智进德退"的观点。刘咸的文化相对主义主要来源于中国传统道家思想,并吸收了20世纪初传入国内的西方文化人类学观念,反映了现代中国的东西文化之争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99.
西蒙与沃尔多之争(以下简称"西沃之争")被公认为是西方公共行政学发展史上最具启发性的思想交锋,对西方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蒙与沃尔多围绕公共行政学学科"身份"问题、事实与价值关系问题、价值观问题、思维与表达方式问题、文本的误读问题进行了立场相反的辩论。这场争论不仅促使公共行政从热衷于效率价值的追求转变为更多地民主价值关怀,积极地改变了人们对于规范价值的态度,而且形成了西方公共行政学者社群对于公共行政学学科身份危机的两种不同的救赎之路。  相似文献   
100.
鲁迅《呐喊》中“文”与“白”的文化身份隐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变革是一个时代文化思想领域开放或保守的风向标。五四到三十年代的"文白之争"不仅关涉文学的革故鼎新,也涉及怎么论定上层建筑、知识者与布衣的话语权及其文化身份的问题,也是文化转型关头怎么看待民族认同这一"大身份"问题的缩略版。作为思想个体,鲁迅对语言嬗变蕴涵的知识者文化身份的认识极其复杂,如《呐喊》既呈示了语言变革与身份转换的复杂景观,也体现出文化启蒙的悖论性。研究其中"文"与"白"的文化身份隐喻,有助于认识中国文化-文学现代转型的广阔性和复杂性,辨析知识与权力的离散与勾结,对理清文学史与思想史的深刻关联也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