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7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24篇
民族学   14篇
人口学   12篇
丛书文集   58篇
理论方法论   26篇
综合类   362篇
社会学   162篇
统计学   1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考察了多孔碳化硅陶瓷的抗氧化性及抗热震性,探讨了不同制造工艺对多孔碳化硅陶瓷抗氧化性及抗热震性的影响。研究了SiC陶瓷在热处理过程中SiC颗粒表面氧化形成的SiO_2在不同热处理温度的状态变化及其对试样抗热震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2.
结合生产实际,模拟不同浓度的天然碱苛化液,进行不同温度,不同时间的静态,动态腐蚀试验,以考查天然碱成分对钢材焊接接头腐蚀的影响规律,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分析焊接接头表面的腐蚀形貌及产物,以揭示其腐蚀机理。  相似文献   
103.
在“文字游戏”停止的地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郜元宝认为,今天仍然弥漫着鲁迅与之搏斗的各种文字游戏;只有在文字游戏停止的地方,我们才可能与鲁迅真实相遇,才会发现,原来他是怎样的无法绕过。孙郁认为,浙东文化对鲁迅早期思想和精神底色有多方面的辐射,而鲁迅的现代眼光则颠覆了这一传统并赋予浙东文化另一种隐含。刘绪源认为,《两地书》是仅次于《野草》的、最能反映本真的鲁迅的书,那种把对虚无与黑暗的反抗作为生命本体的实践,和察见渊鱼者不祥的自省,是理解鲁迅的一把重要钥匙。袁盛勇认为,鲁迅思想及其话语实践中的正面和负面因素是难以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应采取一种辩证的态度,回到一个复杂而完整的鲁迅那里。张钊贻则认为,鲁迅早期反民主言论有其历史原因,并非反对民主的理念,他对目前的民主制度能否真正实现确有怀疑,根源在于两种现代性的矛盾理念。  相似文献   
104.
郜元宝认为,今天仍然弥漫着鲁迅与之搏斗的各种文字游戏;只有在文字游戏停止的地方,我们才可能与鲁迅真实相遇,才会发现,原来他是怎样的无法绕过。孙郁认为,浙东文化对鲁迅早期思想和精神底色有多方面的辐射,而鲁迅的现代眼光则颠覆了这一传统并赋予浙东文化另一种隐含。刘绪源认为,《两地书》是仅次于《野草》的、最能反映本真的鲁迅的书,那种把对虚无与黑暗的反抗作为生命本体的实践,和察见渊鱼者不祥的自省,是理解鲁迅的一把重要钥匙。袁盛勇认为,鲁迅思想及其话语实践中的正面和负面因素是难以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应采取一种辩证的态度,回到一个复杂而完整的鲁迅那里。张钊贻则认为,鲁迅早期反民主言论有其历史原因,并非反对民主的理念,他对目前的民主制度能否真正实现确有怀疑,根源在于两种现代性的矛盾理念。  相似文献   
105.
阈限是人生历程中两个阶段间的临界点,是从一个人生阶段跨入另一个人生阶段的一种过渡状态。霍尔顿离开潘西中学走进纽约社会是他人生的前阈限,在纽约的一天两夜的经历和遭遇是其阈限期,而他一天两夜中坚持的向内的自我反抗,则是其人生的后阈限。当他置身于纽约社会复杂的关系中的时候,他的向内反抗,他的做一名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幻想,其实是在构建一个属于他自身的“‘自生的交融’的时刻”,以此保护和激活他的人生通过仪式,使之能够顺利走出青春成长的后阈限。  相似文献   
106.
孙健 《兰州学刊》2010,(7):28-31
随着我国社会变革步伐的加快和民众对公共服务优质、多元选择性倾向的日益凸显,客观上要求政府在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方面不断进行创新。然而,由于深受传统观念以及制度路径依赖等因素的深刻影响,政府在进行公共服务创新时依然面临着诸多方面的阻力,急需通过放松政府规制、适度市场化、提升政府回应度以及积极培养社会力量等途径进行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创新。  相似文献   
107.
行政相对人的抵抗权作为公民宪法权利的延伸,其行使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本文就行政相对人抵抗权行使的条件、方式、效果及风险几个方面勾勒出行政相对人抵抗权制度冰山之一角,以期对完善我国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8.
While recent years have seen a rapid growth of research exploring the usefulness of parenting support programmes, no empirical research to date has specifically explored experiences of compulsory parenting support. 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s the narrative accounts of 17 parents who, through a Parenting Order, were made to participate in such programmes.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particular nature of court‐sanctioning, and the ‘spoiled identity’ it produces, shapes how parents subsequently experience their parenting support. It concludes that government rhetoric should not use findings from voluntary attendance to support extending the use of compulsory parenting support programmes.  相似文献   
109.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identity constructions of youths who are objects of special interventions in the area of child welfare. The aim of the paper was to explore the various dimensions of resistance to institutional identities among youths in special schools and foster‐care institutions.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with adolescents aged between 12 and 15, identified as having social, emotional and behavioural difficulties. The analysis generates knowledge about society's interventions as well as how adolescents respond to offered institutional identities by adopting different kinds of discursive resistance. The paper highlights the different types of discursive resistance that adolescents use to present themselves as accountable individuals and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considering resistance as a positive force rather than as something that must be defeated.  相似文献   
110.
从“传统官僚理性”的“控制”逻辑到“工具-价值”理性的“回应”逻辑再到“治理”理性的“合作”逻辑,公共行政理性的变迁推动着公民参与政策空间的理性释放。公民的理性需求内在地区分为“个体理性”、“团体理性”、“公益理性”三个层面。公民参与空间的大小取决于行政理性与公民理性的有效互动,不同的行政理性配置不同的公民理性,会引致不同的政策参与类型。从公民参与的视角看,以“运动式政策参与”为分析概念,广东番禺反焚运动,展现了一种基于公民与政府理性互动的非正式的政策参与过程。应通过理性的认知和引导,提升政府和公民的理性能力,将频繁出现的公民集体行动转变为公民理性的政策参与,而非滑入群体性事件的深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