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4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28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4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301篇
理论方法论   88篇
综合类   1729篇
社会学   74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190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146篇
  2008年   161篇
  2007年   176篇
  2006年   186篇
  2005年   151篇
  2004年   162篇
  2003年   128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1.
学术界有人主张废除法院主动启动刑事再审,这有悖于我国的文化传统,不利于高效地实现公正。对因审判行为不当导致的生效裁判错误,法院主动启动刑事再审纠错,应当视为一审、二审之诉效力的延伸与补救,是对诉权的监护,合于司法原理,独具特色而又科学。  相似文献   
32.
我国民事诉讼取证制度存在对取证主体的定位有误、当事人取证权限和手段匮乏、救济和制裁措施力度不够等诸多不足。本文在借鉴国外相关制度的基础上 ,试图对我国民事诉讼取证制度进行理性构建  相似文献   
33.
浅析我国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社会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经济法纠纷日趋复杂,而我国现有的行政解决机制对此已有些束手无策了。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的出现,既是诉讼法对只顾及保护私人利益的狭隘性的突破,也是对传统诉讼法制的超越。文章在介绍分析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的概念、特征、意义的基础上,对如何在我国建立独立完善的经济公益诉讼制度提出了一些个人的见解和主张。  相似文献   
34.
近年来,在刑事司法中时常遇到这样的问题1997年才全面修订的、有400多个罪名的刑法典对一些犯罪案件却难以适用.通过对中、日两国刑事立法的比较分析,探讨了刑法罪名简略与繁缛的利弊得失.认为罪名的简繁各有利弊,但简略利大于弊;法的特性决定罪名的高度概括性;刑法的适用需要法官的判断和推理;关键是尽快改革司法体制,大力提高法官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35.
电话监听是技术侦查手段的一种。适当运用电话监听,能够提高对抗犯罪的效能。然而,电话监听具有对公民隐私权、言论自由权等权利造成侵害的很大的危险性。因此,既要认识到其合理性,又要对其适用确定必要的限度,并在运用过程中,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基本人权和诉讼权利。  相似文献   
36.
近年我国刑法学界,刑罚个别化原则正日益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刑罚个别化原则有其内在的合理根基它在方法论基础上得益于近代犯罪学对刑法学的推动;在伦理内涵方面体现了人性关怀;在价值追求中实现了公正圆满.刑罚个别化原则不仅仅是一个量刑原则或刑法原则,而且是一个重要的刑事政策原则.  相似文献   
37.
侦检关系是我国刑事司法程序改革面临的重要问题。检察权的本源是公诉权,侦查权是公诉权的必然发展。世界范围内的侦检关系表现出在职能分工上的相对独立性、在实际运行中的紧密合作性和在发展趋势上逐渐走向一体化等特征。我国现有的侦检关系在司法实践中存在错位现象,应从侦检督导型改革出发,以侦检一体化为目标重构我国的侦检关系。  相似文献   
38.
数字化和人工智能在很大程度上作用于刑法中的罪责并改变了个人责任的基本概念。对于人类与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系统之间的合作,要在个案中详细地审查:机器如何参与决定的作出,人类的行为空间如何发挥作用,以及个人的罪责是否被阻却或至少被极大地减轻。完全或在部分范围内让机器作出决定,会对罪责概念以及进一步对刑事责任产生许多问题,包括过失犯的预见可能性、客观归责、不当行为的可证明性等。在刑法上进行新的调整可能是有必要的,这涉及罪责、可归责性、可证明性和量刑,同时必须寻找刑法以外的其他解决方案,以持续防止数字化和人工智能系统对刑事责任的扩散。  相似文献   
39.
刑事诉讼证明论中,涉及举证、证明、提证等概念。由于对这些概念的理解不同,难以取得较一致的认识。举证,重点在举,提出、拿出;证明是证实、查明,侧重于结论;提证是收集、调取及审查核对.司法机关、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在不同诉讼环节上,在这些不同的方面职权、职责、权利、义务是不同的.简言之,可用“谁主张,谁举证”,“谁结论,谁证明”,“谁审查,谁提证”的公式来概括。明确这些概念及其区别,对于深入研究刑事诉讼证明论是必要的,对完善我国刑事诉讼结构也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40.
Juvenile crime affects not only the victims of the crime but also the delinquents’ future. How to prevent adolescent criminal behavior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ublic policy issue. This study contributes to this interesting issue by exami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ttooing and adolescents’ criminal behavior. In particular,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whether or not having a tattoo/tattoos is connected to the incidence of various criminal activities, including: larceny, robbery, fraud, assault, drug use, and homicide. A unique sample of 973 juvenile detainees drawn from the administrative profiles in Taiwan and the coarsened exact matching method were utilized.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to their nontattooed counterparts, tattooed juvenile detainees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likely to commit fraud, assault, drug abuse, and homicide by 3%, 13%, 9%, and 9%, respectively. In contrast, tattooing was not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larceny or robbery. From a policy perspective, given the significant link between tattooing and criminal behavior, the presence of a tattoo in adolescents may serve as a valuable indicator regarding adolescents’ high probability of committing crim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