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755篇
  免费   3111篇
  国内免费   832篇
管理学   2581篇
劳动科学   14篇
民族学   1404篇
人才学   19篇
人口学   925篇
丛书文集   10926篇
理论方法论   3542篇
综合类   64077篇
社会学   4738篇
统计学   2472篇
  2024年   112篇
  2023年   468篇
  2022年   873篇
  2021年   890篇
  2020年   1093篇
  2019年   1087篇
  2018年   1109篇
  2017年   1328篇
  2016年   1414篇
  2015年   1893篇
  2014年   4718篇
  2013年   5673篇
  2012年   5831篇
  2011年   6473篇
  2010年   5215篇
  2009年   5384篇
  2008年   5491篇
  2007年   6530篇
  2006年   6450篇
  2005年   5791篇
  2004年   5287篇
  2003年   5289篇
  2002年   4341篇
  2001年   3664篇
  2000年   1975篇
  1999年   576篇
  1998年   324篇
  1997年   267篇
  1996年   236篇
  1995年   184篇
  1994年   118篇
  1993年   131篇
  1992年   80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33篇
  1984年   47篇
  1983年   44篇
  1982年   38篇
  1981年   24篇
  1980年   19篇
  1979年   26篇
  1978年   17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61.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dialectic of place and community identity in Mount Pleasant, a multi–ethnic and multi–class U.S. neighborhood where definitions of place are hotly contested among its residents. In a grant proposal for public toilets, Mount Pleasant writers use linguistic strategies such as presupposition, deixis, and contrast, coupled with discursive themes of filth and geography, to construct a core of the Mount Pleasant community. The writers place themselves and people who share their values in that core, and immigrants at the margins. These strategies serve as a discursive type of spatial purification practice (cf. Sibley 1988) through which the grantwriters set up a moral and spatial order where they and other core community members are deemed to use space ‘appropriately’, and thus inhabit positive moral positions, while immigrant community members’ imputed ‘inappropriate’ use of space is used to construct negative moral positions for them.  相似文献   
62.
Although increasingly appreciated for their explanatory power in developed societies, marital search models have yet to be widely applied to developing nations. This article evaluates the applicability of marital search models to marriage timing in Mexico. The analysis compares separate models of union formation for men and women that include individual and marriage market predictors. Results show that union formation is closely linked to the uncertainties surrounding the transition to adulthood and the availability of marriageable partners. Improvements in women's economic position do not diminish the attractiveness of marriage, as female independence arguments would suggest. Instead, they are a central force behind the stability of marriage behavior in Mexico. A central transformation identified in the analysis is the reduction in sex differences in age at marriage as women expand their education and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相似文献   
63.
韩非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 ,但其思想是矛盾的 ,这种矛盾同他的王室地位和先秦时期的夸饰风气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矛盾并不影响其人格的评价。韩非子是个爱国者 ,其人格是伟大的。  相似文献   
64.
运用心理学移情原理消除师生的情感障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英语教学的成败是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但无论这些因素多么错综复杂 ,主要还是来自教和学两方面。教师和学生能否在教学中相互理解从而形成互动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文章将着重讨论师生间营造互动关系中的两个重要环节———情感与移情  相似文献   
65.
This article is concerned with thresholds of discrimination of preference judgments under uncertainty. We establish an axiomatic characterization for a threshold representation, where thresholds are represented by inexact measurement of subjective probabilities, i.e., upper and lower probabilities. Since upper and lower probabilities need not be additive, the representational form adopts the Choquet integration.  相似文献   
66.
在分析重庆市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现状、发展的有利与不利因素以及国内外发展态势的基础上对重庆(?)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提出了九条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7.
三国时期 ,曹魏控制西北 ,蜀汉占据西南 ,两国主要在西部地区争战 ,粮草供给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 ,为此双方都采取了恢复和发展粮食生产的措施。曹魏在西部一些适宜农业的战略要地大兴屯田 ,开发关陇、稳定河西 ,每年收获大量谷物供给军粮 ,以守为攻 ,迎战蜀军 ;蜀汉占据西南之后 ,诸葛亮注意处理好民族关系 ,发挥当地的农业资源优势 ,劝农积谷。为了解决北伐运粮的困难 ,还在汉中及渭水南岸一些地区设置少量屯田。不同的农业开发措施与双方的治乱胜败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68.
在学习英语时,中西文化背景的差异,往往会给我们的阅读带来很大的困难。本文拟从词汇的文化内涵、历史典故和西方现代历史文化等三个方面来论述中西文化差异对篇章阅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9.
该文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现代文化的形成和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作者认为文化是人类社会在经济、政治、精神上的反映,包括意识形态和其他一切精神活动及其产物,对经济、政治又具有强大的反作用.中国现代社会主义文化是由农业封建主义文化在近百年的经济、政治发展的基础上逐渐演变而成的,它的前进方向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70.
落后的技术装备水平是导致我国工业粗放型增长并进而导致结构性矛盾的重要原因。在新的发展阶段 ,优化产业结构 ,淘汰落后技术 ,全面更新技术手段和生产设备 ,加快装备工业发展 ,推进关键设备国产化 ,成为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战略性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