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05篇
  免费   477篇
  国内免费   122篇
管理学   79篇
民族学   477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62篇
丛书文集   1550篇
理论方法论   568篇
综合类   8672篇
社会学   873篇
统计学   2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142篇
  2020年   160篇
  2019年   155篇
  2018年   174篇
  2017年   191篇
  2016年   205篇
  2015年   295篇
  2014年   751篇
  2013年   792篇
  2012年   856篇
  2011年   964篇
  2010年   742篇
  2009年   756篇
  2008年   735篇
  2007年   903篇
  2006年   788篇
  2005年   759篇
  2004年   722篇
  2003年   632篇
  2002年   518篇
  2001年   448篇
  2000年   236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01.
和谐世界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国内外形势的正确判断,并向世界各国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思路。文章在对和谐世界的文化底蕴和基本内涵分析的基础上,从哲学层面对和谐世界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02.
阐述了高校图书馆文化的内涵及其特征 ,并从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的五个层面 ,论述了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对大学生成才的重要作用 ,提出了加强高校图书馆文化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03.
文艺复兴与天主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文艺复兴与封建主义意识形态的主要代表天主教之间 ,由于社会现实的巨大变化和诸多的文化因素 ,不仅有对立和抗争 ,而且有传承乃至合作 ,不仅有变异而且有遗传 ,不仅有本质差别 ,而且有血脉相连  相似文献   
104.
本文以JennyThomas的理论为依据,针对日常英语交际中经常出现的语用失误,进行了分析调查,阐明了语用失误的主要原因,研究出了一些对英语教学非常有用的方法,提出了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5.
汉外文化差异会直接影响对外汉语教学效果,因此语言教学必须与文化教学紧密结合,不可分割,否则会影响交际,甚至引起文化冲突。本文以汉俄两种语言对比为例,论述了汉外文化差异及其将文化导入语言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6.
翻译与文化信息的传递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传递文化信息是翻译的首要任务 ,而文化信息可大体分为浓、淡两类。浓厚的文化信息在翻译中不宜浅化 ,但较淡的文化信息可相应虚化。虽不同的翻译目的能够导致不同的翻译行为 ,但为了使文化信息进行有效的传递 ,方法上宜在忠实原作原意的基础上 ,争取译出文字的表面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07.
笔者对文化渗透方法的涵义进行了论述,而且将文化渗透法用于日语教学之中,通过在教学实践中的研究和探索,提出了在日语教学中应采用文化渗透法的具体实施步骤,既课堂教学分步实施及课外活动实施口语交流实践。  相似文献   
108.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文化全球化对国家文化主权形成了挑战,并削弱了文化主权。中国应该建立跨世纪的文化战略,坚持文化的开放性与民族性的统一;捍卫文化主权与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的统一;发扬文化的人文精神与倡导大众文化的统一。在文化的良性互动中捍卫文化主权,维护国家利益,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孤立主义。  相似文献   
109.
秦汉时期的黄帝传说以黄帝的生平、功德、政事、世系为核心,构成了一个独特的文化系统.在黄帝传说中,圣王、正统、神仙三者被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体现了大一统政治所应遵循的基本政治原则:天人关系原则,政治道德原则,权力分配原则.依据黄帝传说所体现的政治原则和政治象征意义,秦汉时期的统治者和儒生、方士进行了积极的政治实践,促成了一种独特的政治文化模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0.
There is a gulf between the analytic and experiential aspects of cross-culturalists' functioning that is reflected in the split between explicit scientific rules for studying the culture of others, while following an informal oral tradition for considering our own cultural makeup. This article discusses both a possible strategy for correcting this situation and the barriers that are likely to prevent such a correction. Structured cultural self-study procedures are presented as a possible resource in the continuing development of graduate students and professionals, and these have already proven highly effective in teaching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to undergraduates. Fostering commitments to standardized self-study and to applications of experiential learning is currently not likely to flourish due to complex academic and epistemic traditions, discussed as six cultural self-masking factors. A specific self-study protocol is offered to provide a beginning point for generating improved reflexive methods and for individual trial use. Through disciplined reflexivity, benefits might emerge in the form of better bias control in research, enhanced external validity, and a new theory about the interplay of investigators' self-knowledge and the conduct of cross-cultural resear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