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5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21篇
管理学   113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17篇
丛书文集   100篇
理论方法论   23篇
综合类   874篇
社会学   10篇
统计学   6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获得重庆市居民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满意程度的第一手数据,然后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得到影响居民食品安全满意度内在因素之间的相关系数,从而为食品安全管理部门对食品卫生安全进行科学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2.
将国家创新体系分解成科学研究网络、技术开发网络和技术扩散网络,从网络结构-要素行为-创新绩效的视角,选择具有代表性并且能够获取完整序列数据的指标构建国家创新体系国际化程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根据中国国家创新体系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以及参照美国国家创新体系国际化的相关指标值确定各指标的标准值。进而对中国进行了实证测算,2001~2010年间,中国国家创新体系国际化程度指数从14.7%提高到49%,其中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额比例、外资企业科技经费比例等指标的迅速增加是中国国家创新体系国际化程度快速提升的主要因素。由此,提出了提高中国国家创新体系国际化程度的策略在于高效的、紧密的、国际化的产学研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63.
对于知行关系,宋明理学家都突出知的主导地位,强调以知为先、以知为本。由于侧重知、行以及知行关系的道德内涵,理学家由知行讲到格物、致知,并在对知的侧重中将格物、致知都归于知。理学的知行观以“去人欲,存天理”为工夫,以超凡入圣为目标。这些迎合了宋明时期加强道德教化的需要,为宗法等级制度的上下、尊卑秩序进行辩护。理学家对知、行道德内涵的挖掘具有积极意义,提升了人的生存品位和精神追求;但在对知行伦理维度的凸显中忽视了知、行的其他维度,导致了对人的生理欲望和物质需要的漠视。  相似文献   
64.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 ,意识活动的本质是反映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改变世界。人的本质不是它自身存在的物质性 ,而是它自身存在的意识性。意识对物质世界改变创造的决定性作用不仅被马克思主义加以肯定 ,而且被现代生命科学充分证明。意识本质活动有自身质、量、度的属性。根据马克思、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对意识创造、创新本质活动的论述 ,我们可以揭示出创新思维内在活动规律的思想性创造意识和运动性创造意识活动的本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是创新的原则、规范和标准  相似文献   
65.
传统行政管理理论关于能级对应原理中的能级稳态结构模式唯正三角形结构的观点失之偏颇。事实上,政府体制的能级稳态结构不是教条式的,它因历史—社会—文化条件的不同而不同;政府体制的能级稳态结构不是僵化、一成不变的,它随历史—社会—文化条件的发展而发展。当代中国政府体制经过历次变迁正走向一条渐进、理性的道路,在保持“中国特色”政府体制稳态结构──正三角形结构的基本架构不变的基础上,随着历史—文化—社会条件的变化而不断作出调整和优化,这是一条走向全面现代化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66.
李豫新  王笳旭 《西北人口》2014,(1):56-61,68
在新经济地理学对要素空间集聚逻辑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人口空间分布与产业空间分布的演变机制模型.从人口与产业分布匹配度视角对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做了动态描述。研究显示,人口与产业空间分布匹配性在经济发展过程l中呈现出“双峰双谷”模式.同时得出三点有益的推论。并基于新疆区域内各地州人口与产业空间分布匹配性的实际变动情况验证了模型对现实地区差距的解释能力,证实了推论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67.
自然资源丰裕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自然资源禀赋的重要指标。根据自然资源丰裕度的内涵,将自然资源丰裕度分为单项自然资源的丰裕度、某类资源的丰裕度和区域完全自然资源的丰裕度三个层次,分析区域完全自然资源丰裕度的特点,尝试提出测定区域完全自然资源丰裕度的具体方法,并运用2010年31个省、市、自治区20类自然资源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区域自然资源禀赋在相对数量与分布结构上存在矛盾;(2)我国自然资源禀赋富集区有5个省份,自然资源禀赋适中区有12个省份,自然资源禀赋贫乏区有8个省份,自然资源禀赋匮乏区有6个省份;(3)在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区域完全自然资源丰裕度排名在前5位的省份分别是四川、内蒙古、甘肃、广西和河北,排名最后5位的省份分别是江苏、宁夏、天津、上海和北京。  相似文献   
68.
新建高师本科院校教育创新的切入点和途径是为教育创新提供知识和人才基础,具体方法和内容主要有准确定位,办出特色;优化管理,整合开发现有教育资源;创立新的课程体系,构建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方法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形成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69.
文章介绍了我院为保证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保障和促进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不断提高,在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评价阶段所采取的过程管理,以及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论文评阅和答辩三个环节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措施。  相似文献   
70.
本文运用区位商对西北五省的主导产业进行识别,并选取相应指标代表主导产业集聚程度和物流业发展水平,利用熵值法拟合出各省的主导产业集聚程度指数和物流业发展水平指数,计算各省上述两个指数的有序度并运用耦合协调模型计算二者之间在2007—2017年度的耦合协调度.结合各省(自治区)两个指数的有序度回归关系和相关关系进行分析,得出除青海省以外,其余四省(自治区)主导产业集聚程度和物流业发展水平均从不协调逐渐走向协调,青海省在剔除三个采矿业以后从不协调走向协调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西北地区应进一步提升物流业运行效率,加大物流业的投资,加强物流产业区域间合作与协同,努力推动区域主导产业的集聚化发展和转型升级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