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22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125篇
社会学   1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71.
针对作家写作立场决定文本走向的问题,从农业合作化题材小说入手,指出农业合作化题材小说作家存在多重身份的复合问题,分析了其农民立场与党性立场的错位,体制内作家立场与独立创作的错位,其结果必然削弱了文本的美学价值和艺术生命力,也最终决定了一代作家令人叹惋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72.
对大学生群体变化的状况进行了研究,指出目前我国的大学生中,独生子女数量增多,以及贫困生群体凸显。大学生群体的这种变化给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即独生子女大学生较难融入群体生活,贫困大学生和富裕家庭出身的大学生不易平等相处。针对这种挑战,应当采取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和对策为:加强大学生的合群性教育,注重大学生的平等人格教育,把宿舍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173.
生物技术特别是克隆人技术对建立在神秘感基础上的人类尊严构成了严重冲击;以至必须以理性来维护人类生命的独特价值和尊严。目前,围绕克隆人技术的伦理争论已经广泛地展开。然而,任何对具体技术的伦理争论,必须建立在一定的伦理准则之上,这样的伦理准则可以概括为两个,一是决不像制造机器一样制造人,二是决不像对待机器一样对待人。以这样的伦理准则,有关克隆人技术的几个伦理问题便可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174.
王勇 《晋阳学刊》2006,(5):99-102
劫持事件在汉代具有一定普遍性,以至汉律对“持质”有明文规定。汉政府对劫持者的态度极为强硬,不仅坚决禁止与之妥协,劫持者即使自首亦往往被处以极刑。而按照“原心定罪”的原则,受劫持者的违法行为大都能得到宽大处理。但对于极端重视自尊人格的汉人来说,与劫持者妥协无疑是一种耻辱。因此很多受挟持者在面对要挟时,宁愿选择自杀来维护自己的尊严。  相似文献   
175.
文章提出"族格"的概念,认为族格是自然赋予的,即天赋的每个民族无论大小强弱都具有平等的权利和尊严."人格"是"族格"的哲学基础,族格是人的群体的抽象人格,在多民族国家里,少数民族完整的"人格"的实现离不开"族格"的保障."族格"包括民族政治权利的平等和文化上的多元.文章以从自然法权推导出的族格理论揭示了民族平等、民族自治、民族自决理论等的哲学渊源,阐释了正确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 "族格"理论对于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对于构建国家、民族之间和国家内部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关系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76.
毕飞宇的长篇小说《推拿》塑造了一群有高度尊严感的盲人推拿师形象,在题材的开拓上具有重大意义。作者站在人文主义的立场上,通过描写盲人推拿师的日常生活和情感追求等,对健全人格极力张扬,对尊严高度礼赞,对犬儒主义风气严厉批判,显示出高度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177.
马克思的尊严观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尊严的构想、理论和学说的总称.马克思从尊严的“否定”方面,即“尊严缺失”出发来阐释尊严,揭示了尊严普遍缺失的社会根源,强调在“挣得尊严”这一意义上为绝大多数人的尊严实现创造必要的社会条件.这是一种以现实个人的尊严为目的的现实主义尊严观,它既克服了尊严本身的抽象性和理想性,又为人们追求并获得尊严指明了实践对象和未来方向,鼓舞人们以消除尊严普遍缺失为直接目标.在日常生活中,马克思主义尊严观给予我们实践智慧与方法论原则,在克服、消除日常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人的尊严缺失的实践过程中,实实在在地奠定谋求“尊严生活”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8.
指纹信息作为关涉人格尊严和人格平等的个人信息,兼具生物辨识性和个人敏感性,承载着应受法律保护的人格利益。作为公民必不可少的身份证明文件,居民身份证的领取与否直接影响着个体权利在现实生活中的享有与实践。国家要求公民申领居民身份证时登记指纹信息可能存在比例原则之有违困境。针对上述困境,在完善我国公民申领居民身份证指纹信息的法律保护时,应以特殊化保护?精细化保护与体系化保护为化解进路,在个人信息保护和国家为公众利益收集利用个人信息之间?在指纹信息保护和公民身份证明之间达至理性平衡。  相似文献   
179.
近年来,临终关怀飞速发展,尊严疗法可以有效提升临终患者的尊严感。尊严疗法具有文化敏感性、尊重性、时效性以及持续影响性的专业特征,已经逐渐广泛运用于临床医学和社会学等领域。社会工作借助生理尊严、人格尊严、关系尊严以及政治尊严四种重要模式来解决服务对象面临的新问题,通过尊严引介、尊严评估、尊严规划、增能赋权、文档创建以及尊严传承六个关键步骤,指引服务对象通过追寻生命尊严维持身心健康,推动了尊严疗法的专业化发展。在实施尊严疗法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要精准定位尊严疗法的适用范围,充分知晓尊严疗法的运用限制,深入明确尊严疗法的社工角色,积极构建尊严疗法的本土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