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19篇
  免费   237篇
  国内免费   132篇
管理学   6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76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64篇
丛书文集   1262篇
理论方法论   136篇
综合类   5797篇
社会学   921篇
统计学   2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133篇
  2017年   154篇
  2016年   163篇
  2015年   175篇
  2014年   495篇
  2013年   779篇
  2012年   559篇
  2011年   644篇
  2010年   544篇
  2009年   532篇
  2008年   563篇
  2007年   564篇
  2006年   546篇
  2005年   457篇
  2004年   413篇
  2003年   397篇
  2002年   365篇
  2001年   304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51.
当前 ,中学生常见的不良性格主要表现为偏执、怯懦、猜疑、狭隘、孤僻、抑郁等。这些不良性格的存在 ,将严重影响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必须采取有效的矫治措施 ,具体方法可采用积极的暗示调节法、自我安慰法、意识疗法、回归自然法、自得其乐法和自我检查法等  相似文献   
52.
当前高校毕业生择业观念剖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凸现,从内因来说,传统的择业观念严重干扰着大学生的择业与就业。研究大学生就业特别是他们的择业观念是高校、社会的重要课题。文章通过调查研究,从实证角度描述了大学生择业观念的现状,剖析了大学生择业观念的特点,提出了大学生择业观念调适的建议。  相似文献   
53.
近代留美学生既是中美教育交流的产物,也是学习与回报美国教育、有组织交流的主要动力与媒介。他们推动的交流在实践中虽有种种局限,但在双向、平等、立体的进行中仍不失灵活、深刻而日趋完整。  相似文献   
54.
论大学生主导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内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价值观多元化的社会现实面前,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总体上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部分大学生中也存在对社会主导价值观的偏离。只有加强以理性的爱国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现代集体主义为主要内容的主导价值观教育,才能正确发挥社会主导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5.
女大学生情商教育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商是认识、调控和激励自我情感的能力,文章分析探讨了女大学生情商教育的现状,并在如何培养女大学生高情商和耐挫折能力方面提出了独特的见解.  相似文献   
56.
素质教育在我国已论及多年 ,但因故难以有效实施。本文从国内外对素质教育的研究、素质教育的实施必要性以及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诸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7.
为了体现教育的平等化原则以及减轻财政负担,世界各国政府纷纷推行助学贷款制度,然而在决策中却遇到了平等和效率的两难抉择。面对困境,各国政府做出了各自的决策,有的注重公平,有的注重效率,有的试图兼顾公平和效率,其中的得失成败,可为我国的政策抉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8.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高校学生工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新的形势下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结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如何贯彻江泽民总书记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包括 :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科研能力和创造力 ;搞好校园文化建设 ;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等。从而为探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59.
本文针对高校贫困大学生因贫困给学业、生活、心理等方面带来的诸多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和对策,以使他们健康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60.
对南京市中学生的235份有效调查问卷表明,目前中学生对自尊状况的体验多数趋于“一般化”,但都较普遍地存在对自尊的焦虑感、敏感性、渴求性、盲目性、积极性并存的特点也很明显。中学生自尊与自尊心理的发生机制源自于教师与伙伴的外部评价,又源自于自身生理状况、能力。气质与童年经历的影响,中学生自尊与自卑心理的平衡机制存在于对理想自我标准的坚持、修正或放弃选择。学校教育培养中学生自尊心的有效切入点是:提高知识水平、培养羞耻感、锻炼意志力、培养尊重他人的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