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0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8篇
民族学   4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141篇
理论方法论   32篇
综合类   740篇
社会学   1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21.
"敦煌文"概念自提出后,至今仍没被学界广泛接受。但"敦煌文"概念从无到有,从模糊到逐渐清晰的过程,体现了学人对它的不断思考。结合"敦煌文"作品的实际情况,参照《文选》等文体理论典籍的文体划分标准,在吸收历来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文章强调应当充分重视文体资源丰富的敦煌文宝藏,确立它的应有名分,提至与敦煌诗歌并重,并加以系统整理研究。  相似文献   
22.
论艺术史的影视形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史纪录片开启了学术界与大众之间的知性之窗和审美之窗。优秀的艺术史纪录片是触及艺术本质的,是可以引发人对艺术与人生进行深刻思考的,并非只是赏心悦目的,光鲜亮丽的,甚至冠冕堂皇的。一个好的艺术史纪录片不论从立意、拍摄还是主持,都应该是率性的,是发自本真的情感流露。  相似文献   
23.
近代诗歌与先前时代诗歌相比,纪实性更加明显。诗人“诗史”意识普遍增强,诗作更具有“诗史”品格。诗歌叙事越来越切实细致,篇制不断膨胀扩大。得益于近代传媒业和和通讯业,近代诗歌对事件的纪录更加客观、全面、快速。  相似文献   
24.
随着信息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被广泛应用,这对现代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从改善阅读环境、改进服务方法、提高从业者素质和技能三个方面对提高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5.
唐顺之作为一名笃诚的心学家、理学家,势必会从思想价值的角度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同时他又是一个优秀的八股文名家、古文评点家,有时又会摆脱心学和理学的思维模式,从文学自身的角度考量创作。受此多重身份的复合影响,唐顺之对道学气息浓厚而艺术性较差的曾巩散文进行评价时,就显得颇为矛盾:既认为“三代以下之文未有如南丰”,又以为曾巩散文法度平实,缺少变化,只能居于唐宋八家之末。  相似文献   
26.
汉末魏晋辞赋"人神相恋"的同题之作,大都表现出丽色-爱悦-自持-分离-怅惘的情感模式,反映了人神邂逅之际或人神爱慕之时,一种来自生命本能的爱悦与内心礼防之间的冲突,以及这一冲突下不得不分离的怅惘.这种脱却外在政治寓意与伦理道德的情感主题,在志怪小说中因"志怪"的外衣而得到更加真实的再现.这一时期的辞赋作家将辞赋虚构的文体特征与创作主体第一人称叙述模式相结合,利用赋体的铺陈功能以及颂与讽的表达效果与模式,让辞赋适时地承担了这种情感主题的表达.随着南朝诗坛声色大开、宫体诗兴盛改变着人们对女性的审美态度,此类辞赋创作在南朝逐渐衰弱.  相似文献   
27.
韩愈古文与《史记》之比较批评是韩文批评史中一个重要内容。早期关注点较分散,涉文气、文质、天才与穷而后工等议题,具体论较以文体、句法为主。明中期,兼主唐宋派针对独尊秦汉文法式,袭貌遗神之时弊,开始形成以《史记》为衡量,强调"神髓"、"本色"的比较自觉。这是接续古文统绪之举,是由唐宋以溯秦汉思潮的产物。既为其重要研究方法,所形成的侧重文统和师法的比较理论,又构成其古文理论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28.
朱熹崇正、重统、尚雅、尊古的文化心态代表了近古时代正统文人的文化心理.朱熹把理一分殊的思想贯穿到文学的领域中,引申出文道一本论.同时,又将传道之文和抒情之诗加以区别,肯定诗歌的价值多重性,提倡一种将直觉和理性相结合的体验诗学.而心性义理不同程度的渗透,则形成了朱熹诗歌的丰富层次和各类文本的独特性.文从道出的观念,又使朱熹的文风趋向平易自然,使其文章呈现出以立意为本而不尚词采的风貌.  相似文献   
29.
"五四"以后,中国现代散文佳作迭出,繁花似锦,星光灿烂.本文在比较的视角中,就俞平伯、朱自清两位现代大师的同题美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从情景描摹、风格差异、语言特色等方面进行比较论析,以期感悟现代散文之美.  相似文献   
30.
唐代儒学日趋衰落 ,但安史之乱前后 ,又出现儒学复兴思潮 ,这种思潮是推进文体革新的直接动力。儒学复兴的倡导者萧颖士、李华等人都明确地提出了文体复古的观念 ,即为文效法魏晋以前 ,创立一种骈散相间 ,句式灵活 ,适合于阐扬儒道的新文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