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8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37篇
管理学   319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0篇
人口学   31篇
丛书文集   282篇
理论方法论   105篇
综合类   1890篇
社会学   130篇
统计学   8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216篇
  2012年   185篇
  2011年   191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60篇
  2008年   161篇
  2007年   171篇
  2006年   167篇
  2005年   143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144篇
  2002年   130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01.
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具有双重视角。唯物史观所谓的"生产力标准",是立足于工业文明的视角,在不考虑"生产的自然条件"前提下而得出的价值观;因此,它尽管赋有"决定历史发展的终极动力"地位,毕竟只能在普遍性的意义上存在。而在对现实的生产力发展模式的研究中,马克思立足于后工业文明的生态文明视角,创立了"生产的自然条件"范畴,并据此界定了生产力发展的现实意义:生产力能否实现与"生产的自然条件"之良性结合。这就为人类从工业文明的生产方式转型为生态文明的生产方式指明了路向。  相似文献   
102.
为考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份额的变化情况,选用1979—2003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经济增长主要是靠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特别是资本投入)来拉动的。因此,今后应不断增强我国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从粗放型增长方式到集约型增长方式的转变,增强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3.
多价知识观的提出改变了传统的强调科学知识生产过程特定要素或某个片段的视阈,内在地要求以集成性的观点来审视科学组织。在分析知识多价性与科学知识生产场域集成性关系的基础上,阐释了大学—产业—政府三螺旋混成组织是一种科学知识生产的集成性组织。它捕捉了科学知识生产过程中包含学术、市场和政策的多元重叠关系,使科学知识生产所需的资源、组织结构及运作过程都具有集成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4.
膜分离技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液相色谱检测样品的前处理,加速了膜技术的进步。概述了膜分离技术的优点,重点综述了多孔膜和非孔膜分离技术原理和模型,以及 pH、温度、压力、膜组成等因素对分离性能的影响。介绍了膜分离技术在环境工程、食品工业和生物医药领域液相色谱检测样品前处理过程中的应用与其存在问题。同时指出如果能解决膜材料、膜分离装置和自动在线联用技术等制约因素,膜分离技术将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5.
中国的城市化建设正在飞速进行。与经济进步相伴随,出现了众多的问题,如大 城市中的交通拥堵、空气污染、资源浪费与匮乏并存等——这只是可见的表面问题。 从长远的角度看,在城市化过程中,空间的资本化使用导致了城市文化、城市样态、 自然环境等差异性的丧失,这将使人的存在更为物化、功能化与功利化。本文认为, 指导空间生产的价值观念是促使上述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只有改变以往的以“技术 和资本增殖”为核心的消费社会的价值观念,建构新的“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才 能对抗空间生产的资本化洪流。

关键词: 空间生产?城市化?资本?价值观念

Urbanization is proceeding at full speed in China. Economic progress has been accompanied by enormous problems in our big cities, such as traffic congestion, air pollution, the coexistence of resource abuse and scarcity, etc.—and these are merely the problems visible on the surface. The capitalization of space in the course of urbanization has meant loss of diversity in urban culture and configuration and i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In the long run, this will make human existence more objectified, functional and utilitarian.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fundamental reason for these problems lies in the value concepts guiding the production of space. Only when we abandon the existing values of consumer society, which revolve around “capital and technology appreciation,” and establish new values “putting people first” will we be able to withstand the mighty torrent of capitalized space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106.
Flexible Labor     
This essay assesses the feminist potential of workplace flexibility when it emerged as an object of knowledge in 1980s US public culture. The keyword flexibility, which crossed economic discourses about topics ranging from production to remuneration to consumption, was constructed as coextensive with feminism at this time. The essay begins by analyzing popular knowledge concerning labor flexibility created in scholarship and mainstream news. Next,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contemporaneous articulation of flexibility to feminism. Since 1980, news, scholarship, and film argued that flexibility might provide a feminist antidote for late twentieth-century capitalism's harsh draining of labor from bodies. Particularly, flexible working conditions became publicized as a way that mothers could be better accommodated in the workplace. Yet as the century waned, flexibility failed to uproot standard time-intensive models of work and excluded some women from job opportunities and job security. When flexibility appeared to fail, pundits blamed feminism for wage-earning women's difficulty balancing family and workplace. This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various contradictory practices understood as flexibility rendered it troublesome as a feminist strategy. 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an examination of the contemporary implications of this recent discursive history of flexibility.  相似文献   
107.
In this paper, we link production planning decisions to marketing decisions that involve the price of product groups. The focus of this paper is the development of a closed-loop procedure for aggregate production planning and pricing. We seek to satisfy uncertain demand while minimizing total costs that include material, labour, and inventory holding costs. The procedure is useful for variable demand to update short-term aggregate plans.  相似文献   
108.
分析了目前煤矿普遍采用的经济承包责任制中重产量、轻效益的缺陷与弊端。结合煤矿生产经营实际 ,提出将邯钢管理经验中“有效成本管理法”移植于煤矿的设想 :把采掘区 (队 )作为卖方 ,矿作为买方 ,在确定内部转移价格的基础上 ,核算区 (队 )应得月工资总额  相似文献   
109.
人类社会生产包括三种,即物质生产、人口生产和精神生产。三种生产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三种生产是互相联系、互相依赖、互为条件的。只有三种生产一起抓,使它们互相协调,互相适应,才能有利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10.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单一模式已不适应中国的现实要求,应当寻求多种转移模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四种基本模式:农业产业化模式;"离土不离乡"模式;"离土又离乡"模式和异地产业内开发模式。各地可以从实际出发,多渠道、多层次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乡镇企业的发展、小城镇的建设、中西部地区的开发相结合。并且实施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给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以更大的空间与自由,从而实现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