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34篇
  免费   200篇
  国内免费   44篇
管理学   35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45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52篇
丛书文集   705篇
理论方法论   226篇
综合类   4250篇
社会学   130篇
统计学   3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134篇
  2014年   408篇
  2013年   277篇
  2012年   362篇
  2011年   418篇
  2010年   351篇
  2009年   312篇
  2008年   320篇
  2007年   355篇
  2006年   418篇
  2005年   400篇
  2004年   341篇
  2003年   399篇
  2002年   215篇
  2001年   172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991.
文章通过对安徽师范高校大学生生态意识的调查,分析了师范生生态意识的现状及导致现状的原因,并就分析提出了加强高校师范生生态意识的对策与方法。  相似文献   
992.
基于生态平衡原理的高等教育和谐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实现高等教育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高等教育系统作为一个具有整体综合效应的生态系统,它的发展应遵循生态平衡原理。高等教育的生态平衡与其和谐发展,两者虽逻辑起点不同,但有着共同的目标指向。因此将生态平衡原理移植到高等教育领域,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就是实现其结构平衡、功能平衡和输入输出平衡。  相似文献   
993.
论董仲舒的生态哲学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仲舒的哲学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思想,与当代生态哲学有很多相通之处。他认为人与自然之间存在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主张要尊重自然规律,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本文探讨了董仲舒“天人合一”思想中仁民爱物的观念,透过阴阳五行学说,研究自然界的运行规律,从而明确人类的生态权利与义务,并把古代君王的道德与自然灾害结合起来,构筑了一幅天人感应的生态图景。  相似文献   
994.
现代政治文明视域下的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政治参与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体现为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有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扣谐;有助于实现民主法制化的进程。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途径表现为加强对公民政治参与的正确引导,创建良好的政治文化环境;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公民政治参与制度化、程序化;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直接民主领域,真正体现民主的真实内容。  相似文献   
995.
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来解说城、镇、乡三类地理单元的公平发展,分别阐述城、镇、乡的主要经济社会发展任务.论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业现代化、农村环境生态化、农民生活条件现代化问题;小城镇建设中的规划原则与生态原则、城乡一体化问题;城市建设中兼顾自身可持续发展与顾及整个国土可持续发展、走出一条人口聚居点中物质能量良性循环道路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6.
以改革开放为主线,以十一届三中全会、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和加入WTO为分界点,对中国环境法治发展的历程、热点、特点和实效进行了阶段性考察.  相似文献   
997.
改进生态足迹模型在湖北省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调整均衡因子以及引入水资源足迹和环境负荷等对传统生态足迹模型进行了改进,并首次运用改进生态足迹模型对湖北省1997-2006年、中部六省和全国2006年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和基于多种指标的分析.结果显示,与传统模型相比,改进生态足迹模型能更真实、全面地反映区域生态足迹的供需状况和可持续发展程度.  相似文献   
998.
迈向可持续能源——能源法生态化变革的法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机械自然论影响,传统能源法只关注能源供应安全,忽略了对外部性的管理,从而导致严重的生态和社会问题.生态伦理的兴起要求改变传统的能源-经济模式与能源法律政策.世界各国能源法开始以可持续能源为法律目标和价值取向的变革.能源法生态化变革的基本制度进路是将"外部成本内部化",并尽量寻求成本有效的途径.要逐步促进能源法的生态化,既需要限制或扩展财产权,也需要赋予公众参与能源开发利用的权利.  相似文献   
999.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工业文明进行理性反思的产物,是人类更高的一种文明形态。该文认为,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唯物观对解决当代人类生态危机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对于当代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对生态文明哲学的思考,有利于人们在伦理价值层面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生态维度。  相似文献   
1000.
考察了“生态政治”与“和谐社会”两者间的关系,指出一部分研究存在着系统背景划界不清的问题:无论是把“生态政治”看作是“和谐社会”的子系统,还是相同层次上的兄弟系统,都将使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不同的理论向度。认为生态政治是社会通向和谐的必要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