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6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41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240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本文从建筑空调节能的角度出发,在建筑构造、空调系统设计及其自动控制等几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同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空调节能措施。  相似文献   
92.
分析了宏观经济走势预测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重点是商业周期的预测模型,包括经济计量模型、时间序列模型、领先经济指标法、预期调查法等;系统阐述了预测模型精确度比较、合理性检验、显著性检验等过程,指出了该领域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3.
目前,证人不愿出庭作证的现象已经成为困扰我国民事审判的严重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缺陷进行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94.
陕西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陕西省作为高等教育强省与经济弱省并存的原因,运用协整理论对1980~2004年陕西省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析检验。分析认为,陕西省经济增长同高等教育,尤其是普通高等教育之间尚未形成一个良性互动的关系;从长期来看,高等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弹性要大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弹性。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高等教育的发展应以提高人力资本存量作为核心目标,大力发展高职教育,以实现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95.
民营经济增长的要素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营经济为中国经济的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完成对我国民营经济各增长要素的定量化分析,首先分析了经济增长及其增长因素,进而对索洛经济增长速度方程做了进一步推导,实现了丹尼森经济增长五要素的量化。基于这种量化,分析了我国民营经济中工业和建筑业各增长要素,并对各增长要素的贡献率加以求解。结果表明,我国民营经济正在走向成熟,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96.
哈萨克族是个古老的游牧民族,近20年来,哈萨克族由游牧转向定居,由传统的较为单一的畜牧业生产向农牧并举、多种经营结合的经济发展方向转变,牧区哈萨克族的生活、生产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然而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贫富差距也凸显出来。建立农牧区的医疗保障制度,农牧并举,多种经营,转变观念,是当地哈萨克族民族乡脱贫与进一步富裕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97.
温州经济特色首先催生了民间金融,民间金融的迅猛发展反过来又不断为民营经济的发展"输血供氧",因此,民营经济孕育了民间金融,民间金融又助推了民营经济,二者相互依存。目前要规范民间金融使其成为民营小型企业的融资主渠道。  相似文献   
98.
当前的国际经济体系正处在变革和转型之中。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独领风骚的神话被打破,世界经济加速走向多极化。发达国家寻求有效全球治理绝不能漠视发展中国家的存在及其作用,新兴大国参与国际事务已成定局,七国集团在国际经济体系中主导地位趋于松动和弱化,发达国家支配全球经济的时代将走向终结。尽管世界经济力量对比结构在变动中,但实力指标不能单看GDP,要注重经济质量和全面的考察,注重金融资本的主导作用。国际经济体系的变革是个漫长渐进的过程,发达国家在相当长时期内仍占主导地位,但调整、磨合和重组是基本态势。在这一情势下,必须对中国经济作正确的估量和定位,必须把握好中国对现行国际经济体系的正确态度和对策。中国已是现行体系的一部分,不需要也无能力充当挑战者,但也绝不当被动消极的“体系的维护者”,而是应做主动积极推进国际经济体系变革的参与者,发挥多边沟通的桥梁作用和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99.
“经济方面的政治”思想是列宁关于无产阶级专政时期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及其实现途径方面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形成的理论逻辑过程如下 ,1 .“政治是各阶级间的斗争”这一基本政治理念是其形成的理论逻辑起点。 2 .无产阶级历史使命观是其形成的逻辑关键。同早期经典作家们一样 ,列宁认为“经济方面的政治”是无产阶级实现其历史使命的一个基本历史阶段。为此 ,探讨并总结实现这一历史使命的具体途径 ,就构成了列宁“经济方面的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00.
能否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直接影响到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农村的长期繁荣和稳定.文章分析了近年来我国农民负担加重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