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7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273篇
社会学   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01.
反馈是系统实现其自动控制的一种方式和手段。在现实编辑的选择控制过程中,信息的反馈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和意义。由于编辑选择活动反馈信息前向作用效应的存在,使得编辑选择活动中信息的反馈不仅直接影响到编辑的先在的或后在的选择活动,而且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作者的此前或此后的创作活动,从而对整个文化创作过程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编辑选择过程中反馈信息的研究,重视编辑选择和控制过程中反馈信息的作用,进而为社会文化的健康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2.
市场经济条件下 ,理论期刊何去何从是摆在每个期刊社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 ,继续延袭计划经济时期的办刊方法显然是行不通的。只有彻底改变观念 ,大胆创新 ,突出特色 ,提高刊物品位 ,搞好期刊营销策划 ,以扩大期刊的知名度、美誉度和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3.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创新成为时代的主题。编辑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包括观念、技术、知识、环境、组织、制度、管理、文化等一系列创新的综合体。时代创新主题对编辑主体提出具备创新的品格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迅速了解掌握利用最新技术的能力,善于学习敏于洞察的能力,组织、协调、社交能力是时代创新主题对编辑主体提出的能力要求。编辑主体要在理论的学习中,在编辑的实践中,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主动迎接时代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104.
对实现学报编辑学者化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现学报编辑学者化应从学报编辑的主观努力与学报编辑部的制度保证两方面入手,即作为编辑应在专业知识、科学文化知识和编辑理论方面下功夫;编辑部要建立进修制度、科研制度、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为实现编辑学者化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05.
作者和编者在创作、撰稿、投稿、刊登及退稿等编纂过程中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这些心理反应有自身固有的,也有外界影响的;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作者与编者应调节自身心理因素,加强心理修养,将消极心理转化为积极心理。  相似文献   
106.
教材编辑作为编辑队伍中具有一定特殊性的组成部分 ,其素质与能力对于教材的整体质量和水平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从教材编辑工作的内容、特点和规律出发 ,分析了教材编辑应具备的特质与能力结构 ,探讨了提高教材编辑素质与能力的途径 ,展望了在新的教育发展形势下教材编辑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07.
都市类报纸作为传统纸媒中的一员,如今在发展上很不平衡。既有经营举步维艰的困境。又有国内影响很大的知名报纸左右夹攻。而分析其中成功的特点,和形成困境的原因,从中总结出一些可供参考的措施和方法,对都市类报纸的发展,应该说具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8.
通过一个普通科技期刊编辑的视角,以仰视的心态,对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的编纂活动进行了编辑学的解读。研究了编纂活动的思想性,总结了文化创新之处,归纳出加工整理的科学性,弄清楚释读隶定工作的学术性,确信该书简将成为研究了解先秦文化的中介。  相似文献   
109.
基于新时期图书编辑出版工作形势的变化,文章对编辑的能力及素养进行了认真探究;认为好编辑应该是硬度、刻度、深度、温度、软度"五度俱全"的人,也应该是具有沟通能力、写作能力、计算能力、组织能力、审美能力、吸收过滤能力等综合能力"六能乃大"的人;而编辑个人刻苦向上的自觉意识,出版单位引导、激励和奖勤罚懒、优胜劣汰的政策环境是好编辑能力养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0.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好编辑工作中的以人为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发展观的精髓就是以人为本,对于编辑工作来说以人为本,就是以读者、作者、编辑为本,了解读者的需要,满足读者的主要需求;尊重作者的劳动,供给作者优质的服务;提高编辑的素质,提供编辑发展的空间和舞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