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22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128篇
社会学   6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61.
A popular explanation of the behavior of the Munchausen By Proxy Syndrome (MBPS) mother, who induces or fabricates illness in her child, is that such a mother uses her child as a fetish in a compulsive relationship with the pediatrician. This explanation seems to suggest that genital issues related to penis envy motivate MBPS behavior. An alternative is proposed that places the MBPS mother's ego development at a pre-oedipal level, where infantile aggression, splitting of the ego, and the need for a transitional object to manage separation from the mother dominate the clinical picture.  相似文献   
162.
论高等院校的自我定位与个性化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教育逐渐走出了精英主义的局限 ,其社会服务机能大大增强 ,需要培养的人才也更加多样化。人才培养的多样化须以高校发展的个性化为前提 ,个性化发展则必然要求高校能够进行自我定位式发展 ,包括战略定位、学术水平定位、学科结构和特色专业定位、服务区域和规模定位等。这种自我定位式发展需要行政部门能够对高校加以正确的引导和规范 ,包括多样化的分类 ,标准的制定 ,政策上的灵活、分化管理等。  相似文献   
163.
在西方传统哲学的知识论前提下,自我被看作先验实体,越来越成为逻辑概念的代名词。巴赫金指出传统的理论哲学使自我脱离了活生生的现实,自我应该是参与性应分的实现,是语言交往和对话的存在。这体现了西方哲学人类学化的倾向,以及20世纪西方文化精神的深刻改变。  相似文献   
164.
审视古希腊哲学中“立法之我”各种观点之利弊 ,有必要重新提出和研究“哲学之我”如何可能的问题。古希腊哲学家对“哲学之我”观点的阐述留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 ,不加反思地接受现代社会对自我的规定不能产生“哲学之我” ,真正的“哲学之我”总是一种立法。当然 ,这是一种“我”与“我”相互尊重的立法。  相似文献   
165.
关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埃里克森提出的自我同一性理论为我们理解青少年的心理成长提供了一种经典的分析视角。本文在简要介绍自我同一性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青少年自我意识和人格形成过程中的种种表现和特点,并提出了该理论对指导我国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6.
“文革”后的诗歌史,艾青的地位呈现明显下滑趋势。这主要关联其诗歌特点与时代风尚的不一致:艾青诗歌强烈的时代和群体色彩及以抒情为中心的艺术风格,与当前诗歌界流行的个人性和知性特点存在较大冲突。但其实,艾青诗歌不是空洞群体思想的回声,而是将自我心灵与时代精神融为一体,其时代声音中贯注着诗人真实的感情和感受。而且,抒情诗歌与知性诗歌各有所长,并不适合简单地臧否与取舍。艾青的名作《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典型体现出艾青诗歌的特色,具有不可忽略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67.
在西方哲学史上,自我理论具有特别的地位.从主体谱系学的角度追踪自我理论的发展历程,依然是有待人们去完成的一项艰苦的工作.本文立足于康德哲学的自我理论,通过与笛卡尔的自我理论,胡塞尔的自我理论相互诠释,认为近代哲学的自我理论表现为一个自否定的过程,也就是从对自我的实体化理解到对自我的功能化理解的深入,进而指出,正是在这种理解的深入过程中,哲学开启了更广阔的视域.  相似文献   
168.
在现代技术社会中人们已经默认并接受了技术的复杂化现实,这种现实阻碍了人与技术的和谐发展过程,而且也遮蔽了人性.文章以技术对人类来讲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为思想基础,在技术的复杂化所带来的技术的掩盖性和现实人与真正的"个体自我"的分裂的基础上,探讨技术的简单化复归及对人性的解蔽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