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4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美学是以世界美学为目标构建起来的,它之所以成为可能,不在于宣扬了中国文化的审美精神和中国古典美学资源的现代价值,而在于以一种中国主体意识探刻地介入了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流。所谓中国美学,正是现代美学基本境遇和内在逻辑的一种表达而巳。  相似文献   
2.
·历史学··中国古代史·夏商周之前是否有虞朝一种较普遍的意见认为 ,夏商周之前没有虞朝。夏代以前 ,明确称道的政治事迹 ,只有尧、舜、禹相禅让一事 ,以舜 (有虞氏 )来说 ,在位仅五十年 ,而夏、商、周各传位数百年 ,称帝王名号者都在 10人以上 ,有虞氏作为一个朝代而言 ,是难以成立的。另一种意见认为 ,虞朝是古代史中实际存在很长时期的一个朝代。《韩非子·显学》载 :“虞夏二千余岁”。按此说法 ,有虞氏决非只有一代五十年。根据《国语》、《左传》等史料记载 ,可以列出有虞氏的世系有 :幕、穷蝉、敬康、句芒、牛、瞽瞍、舜、商均…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发展与改造问题,是当前文艺理论界的热点话题之一.<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论的瑰宝,其研究成果也已丰厚,但如何以当代文学问题为视野对之进行反思,或可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本组文章组织高校文艺学专业的博导和博士生,对此进行初步探讨,以期引发更多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在中西艺术的比较研究中,视觉形式/空间意识的差异常被视为艺术特征差异的基础,由此展开的分析能够方便地沟通形式特征与文化内涵,却有可能隐含一种以透视为范型的视觉中心主义。巫鸿等学者立足于图像理论的当代发展,对透视范式展开了一系列挑战与修正,不仅拓展了视觉分析的时间向度,也有助于应对跨文化语境下的诸多美学难题。重构中西艺术比较的视觉逻辑,需要打造新的核心隐喻,这不是为静态的比较寻找新的概念工具,而是介入跨文化言说的现场,促成同与异、内与外、古与今更为生动的辩证。  相似文献   
5.
当前学术界借助"社会理论"对文学所做的种种政治色彩浓厚的分析,有相当一部分既无真正的政治目标,更无实现这些目标的依托,而这关键是缺乏对文学整体的尊重与信心。文学不只是形象化地反映时代,更是开拓着时代的可能性,因为文学的历史有自己相对独立的起源与目标。只有当文学研究者共同维护一个活的精神传统时,文学研究的政治期许才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6.
西方文明是从古希腊的裸体造像开始的。对肉体兴趣的强烈或淡薄,为中西两大文明体系设定了不同的生存状态。不谈肉体,就无法把握中西文化的差异,也无法解释中国出现的“晚生代”文艺现象。  相似文献   
7.
汤拥华 《河北学刊》2004,24(1):72-76
本文对几位重要的存在主义哲学家进行了批判性的分析,揭示出存在主义在建构有关"个体存在"的哲学话语时的种种困难;并指出,人之存在的个体性既不是先定的事实,也非绝对自明的本体论规定,真正能承担个体性的,只是创造性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主客二分与实践存在论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拥华 《人文杂志》2007,3(2):118-125
朱立元先生作为实践美学的中坚人物,提出了“实践存在论美学”的理念,将蒋孔阳先生所开辟的独具特色的学术思路向前拓进。本文的目的,是要就朱立元先生“实践存在论美学”的一个相对具体的问题,即如何看待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的问题展开探讨。本文认为,实践存在论美学必须在基本概念中停留得更久一些,以真正构筑起能够代表自身理论特质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展示方东美与宗白华的思想关联,力图揭示他们在进行中西文化比较时所共同面临的理论困境。本文认为,方东美和宗白华在为中西文化比较建立范式的同时,将跨文化语境中的相对与绝对的矛盾展现出来,理解这一矛盾,将有助于我们深入探测“中国生命美学”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诗画统一的问题入手,切入宗白华意境论的形式主义内核及其中西对照的逻辑,一方面将1950年代的《美学的散步》一文确立为宗白华建立新的美学逻辑的尝试,另一方面则力图揭示宗白华在精神与形式的关系问题上所陷入的矛盾。这一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宗白华美学思想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