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86篇
  免费   231篇
  国内免费   60篇
管理学   33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52篇
人口学   61篇
丛书文集   724篇
理论方法论   452篇
综合类   4648篇
社会学   448篇
统计学   5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141篇
  2019年   133篇
  2018年   120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66篇
  2015年   203篇
  2014年   420篇
  2013年   474篇
  2012年   429篇
  2011年   483篇
  2010年   410篇
  2009年   328篇
  2008年   341篇
  2007年   414篇
  2006年   438篇
  2005年   387篇
  2004年   343篇
  2003年   332篇
  2002年   245篇
  2001年   244篇
  2000年   155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从现在到2020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时期,从农民自身角度研究搬迁意愿,对加快实施易地扶贫移民搬迁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依据西方微观人口迁移理论:地方效用理论、计划行为理论和效价[CD*2]期望理论,整合构建了中国国情下由政府引导的易地扶贫搬迁意愿的理论分析框架。以陕南移民搬迁为例,在验证性因子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有序Logit模型和最优尺度模型对理论假设进行检验。结果显示:①心理因素、政策和预期因素、环境因素对搬迁意愿具有显著影响 ②控制变量中家庭人口数、非农劳动力比例、家庭成员求学婚姻等控制变量与搬迁意愿显著相关;③没有搬迁的主要的顾虑是搬迁后找不到工作、城镇生活成本高、搬迁成本高、搬迁后的适应等问题。研究建议政府部门在搬迁补助、就业安置、搬迁后适应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增强搬迁的信心。  相似文献   
102.
目前学界对小地域空间内跨社区环境治理研究较少。生态补偿是治理跨界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市场主导的跨社区生态补偿机制与政府主导的跨行政区生态补偿机制在补偿主体、补偿模式上有明显差别。基于云南M县的田野调查,探讨上下游村庄围绕水问题的跨社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实践探索中的跨社区生态补偿存在补偿资金不足、补偿意愿较低、协商机制不健全和支付主体分散的困境。结合已有成功实践,从补偿定价机制、补偿协商机制、补偿支付方式、村庄治理能力建设等4个方面提出跨社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建构对策。跨社区生态补偿机制可以为我国大地域空间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积累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03.
党的十八、十九大均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十九大进一步明确提出要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的出台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但公众的参与程度与许多因素有关。在积极发动和鼓励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政府可发挥新媒体协商平台的作用,提高新媒体的回应能力,为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保障;公众应借助新媒体互动平台的功能,进一步提升生态意识,践行生态行为,自觉维护生态环境;环保组织要发挥新媒体的聚焦作用,推动环保组织的成长壮大。  相似文献   
104.
The aim of this article is to foster an awareness of the need for gender‐sensitive research in the context of the methodological and ethical challenges posed by such research. We trace the development of gender sensitivity and masculinity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and research and connect this to an overview of the issues posed by research on sensitive topics. Reflecting on a research project involving Chinese male sexual abuse survivors, we draw conclusions illustrating and proposing a range of methodological practices and ethical safeguards. We underscore the importance of gender‐sensitivity in performing research on sensitive topics with men in a Chinese community.  相似文献   
105.
公民环境教育的目标问题是有关环境教育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全面而系统的公民环境教育目标谱系应该包含知识、技能、意识、伦理、行为、评价与建议以及意愿等七个维度。而七个维度目标之间的互利共生是公民环境教育层次提升、效果提高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6.
文章基于政府主导视角,利用2006—2015年我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其结果显示,环境管制、知识产权保护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呈非线性关系,环境管制与知识产权保护同时实施对区域创新能力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具有区域异质性.从企业生存角度出发,提出门槛效应假说,采用Hansen面板门槛回归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在环境管制与知识产权保护共同发挥作用时,环境管制必须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最后采用门槛效应回归方法找到了环境管制与知识产权保护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的门槛值,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7.
Anthropogenic climate change information tends to be interpreted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initial environmental beliefs, which can lead to some people being resistant toward the information. In this article (N = 88), we examined whether self‐affirmation via reflection on personally important values could attenuate the impact of initial beliefs on the acceptance of anthropogenic climate change evidence. Our findings showed that initial beliefs about the human impact on ecological stability influenced the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only among nonaffirmed participants. Self‐affirmed participants who were initially resistant toward the information showed stronger beliefs in the existence of climate change risks and greater acknowledgment that individual efficacy has a role to play in reducing climate change risks than did their nonaffirmed counterparts.  相似文献   
108.
中国封建社会伦理之中,积淀了丰富的以"尊亲"、"顺亲"、"养亲"等为主要内容的父子伦理精义;在中国社会结构由金字塔型演变为橄榄型、步入了后喻社会时代的今天,封建社会时代形成的许多父子伦理内容和沟通模式已不适合当今社会时代的发展要求。在今日中国社会伦理系统之中,应该建立新型的父子伦利(互利)关系。这既需要借鉴现代社会的"互喻"模式,又要采补传统伦理的精髓内容。  相似文献   
109.
血缘是中国文化的最本质要素,它建构、锁定了以家庭为核心,以"家国一体"为主要构架的中国伦理;在承载几千年的历史使命之后,在遭遇西方文明的碰撞之时,血缘文化及其建构的中国伦理在合法性上遭受了质疑;从过去的封建小农经济到今天的大工业社会,中国伦理的失范与重建成为一代代学人所共同关注的核心。  相似文献   
110.
在环境法律实践的过程中,通过与污染受害者沟通和交流,发现许多问题都是根源于环境立法存在的问题。也就是,环境立法中的单向的立法理念,只注重至上而下的国家力量,这会导致法律与最初目的的偏离,从保护环境利益走向保护部门利益。因此,要寻求新的出路——发展双向融合的立法理念,即注重至上而下的政府主导与至下而上的公众参与有机结合,通过公众有效参与环境立法,发现环境法律实践中的问题,及时反馈到立法领域。从而在有效的互动中完善环境法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