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4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27篇
管理学   62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9篇
人口学   19篇
丛书文集   213篇
理论方法论   171篇
综合类   1164篇
社会学   256篇
统计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194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41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51.
Mainstream conceptualizations of ‘ethical consumption’ equate the notion with conscious, individual, market‐mediated choices motivated by ethical or political aims that transcend ordinary concerns. Drawing on recent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 of consumption literature on the links between ordinary ethics and ethical consumption, this article discusses some of the limitations of this conceptualization. Using data from 32 focus groups conducted in Chile and Brazil, we propose a conceptualization of ethical consumption that does not centre on individual, market‐mediated choices but understands it at the level of practical outcomes, which we refer to as different forms of ‘ethical living’. To do that, we argue, we need to depart from the deontological understanding of ethics that underpins mainstream approaches to ethical consumption and adopt a more consequentialist view focusing on ethical outcomes. We develop these points through describing one particular ordinary moral regime that seemed to be predominant in participants’ accounts of ethics and consumption in both Chile and Brazil: one that links consumption and ethics through care. We show that the moral regime of care leads to ‘ethical outcomes’, such as energy saving or limiting overconsumption, yet contrary to the mainstream view of ethical consumption emphasizing politicized choice expressed through markets, these result from following ordinary ethics, often through routines of practices.  相似文献   
52.
在博士论文中,马克思确立了自我意识哲学的主体地位。表面看是在阐释伊壁鸠鲁哲学,实际上"已经显示出了马克思的创造的智慧"。在他的理论视域内,自我意识是一个伦理原则,有着丰富的伦理内涵,展现了其在走向社会批判以前"伦理批判"的思想特质。  相似文献   
53.
SUMMARY

Recent research has documented the growing gap between those who have access t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ose who do not. Reviewing available literature regarding the lack of access to computers and technology by oppressed groups, this paper discusses problems inherent in ignoring this issue in social work education and practice. Finally, some of the promising interventions currently used to address problems of access are outlined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social workers are highlighted.  相似文献   
54.
医疗技术管理的伦理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促进人类健康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道德风险,产生许多负面的社会问题。为了实现医疗技术的科技价值、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平衡,应该建立和完善医疗技术的伦理评估制度,恢复医疗技术活动的人文关怀,加强医疗技术人员的责任伦理建设,建立和完善医疗技术的临床准入制度。  相似文献   
55.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思想是我们研究民族文化发展规律的指导原则。同世界上的其他客观事物一样,任何一种民族文化事项都有自身发生、发展和消亡的历史。一种民族文化事项产生之后到底能够存在多长时间,取决于它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满足民族文化事项传承者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任何一种民族文化保护活动,如果不符合文化发展规律,不符合民族文化传承者自身的愿望,就不能达到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56.
食品安全事件是近年来全球公共安全问题中的热点,由于食品安全的重要性、食品安全事件的公众效应以及基于传媒的属性,媒体常将其作为关注的热点。媒体在食品安全事件中发挥着监测预警、沟通信息、舆论引导等功能,同时也存在关注视角的选择性和职业自律的松懈等不足。作为一种社会公共资源和社会监督力量,基于传媒良知和职业操守,媒体在食品安全事件中必须形成一套良性的应对机制,包括建立信息有效传播机制、建立食品安全事件相关方的沟通协调机制、建立媒体自律机制等。  相似文献   
57.
天伦、人伦之分最晚始于秦汉,两者在彼此对应中时被混用。从发生角度而言,天伦是天生的伦理,人伦是人为的伦理。天伦、人伦同气分形,共生中国人的伦理永恒、伦理信仰:天伦同气,因血缘而在代代传承中贯通有限生命,内生诚信,分形人伦;人伦基于诚信,为各自目的,从血缘和天伦向外全方位分形为姻缘、情缘、地缘、业缘、神缘、网缘等,使夫妻、朋友及各种职业伦理、社会伦理视需要和可能而及时结合或解散。伦理永恒是中国人的永恒,内化为伦理信仰,与有关因素共生,永葆中华文明生生不息,迥异于世界其他几大文明的命运与其宗教信仰的关系。敦睦伦理,消除伦理危机,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文明生生不息,社会各界责任重大,国家的伦理责任更为重大。  相似文献   
58.
中国与中亚在能源方面合作不断加强,逐步形成了更加紧密的能源安全共同体,然而在双方投资与合作过程中诸多相关法律问题也不断涌现,使中国对中亚地区的能源投资风险加大。文章对中亚能源投资中对投资的界定、投资准入、政治风险及环境保护等相关投资法律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提出中国在中亚投资与合作过程中的相应对策,将对中国能源投资规避风险、保护投资利益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9.
近年来,作为新型网络底层架构技术的区块链已经开始应用于社会治理领域,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新的着力点。人类面对灾疫的实践活动既是社会非常状态下的治理活动,又是道德意志驱动的伦理实践。区块链技术因其具有多维价值特征与灾疫治理的伦理目标高度契合,有望为现有灾疫治理体系进行赋能。同时,作为一项新兴的技术手段和灾疫治理架构,区块链赋能灾疫治理的伦理风险在于其可能超越了治理活动的边界。因此,需要警惕区块链技术对灾疫治理可能存在的价值偏离。  相似文献   
60.
区块链技术的迅速崛起在刑法、合同法、数据保护法和公司法等多个法律领域对法律带来了挑战,对区块链技术进行适当的法律规制是必要且可行的,应当采取试验性监管、自我监管、共同监管、类型化监管等策略对区块链实施适度、科学的法律规制,实现技术创新和公共政策的双赢。与此同时,区块链技术也与法律发生着融合,其不仅可作为法律科技辅助法律的实施,还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乃至替代传统法律。区块链与法律的深度融合使法律呈现代码化的趋势,将使传统法律发生颠覆性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