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38篇
  免费   833篇
  国内免费   171篇
管理学   171篇
民族学   1485篇
人才学   5篇
人口学   177篇
丛书文集   2852篇
理论方法论   778篇
综合类   14940篇
社会学   1224篇
统计学   10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149篇
  2021年   168篇
  2020年   228篇
  2019年   215篇
  2018年   228篇
  2017年   249篇
  2016年   335篇
  2015年   441篇
  2014年   1007篇
  2013年   1151篇
  2012年   1468篇
  2011年   1585篇
  2010年   1303篇
  2009年   1271篇
  2008年   1378篇
  2007年   1774篇
  2006年   1743篇
  2005年   1421篇
  2004年   1435篇
  2003年   1295篇
  2002年   1047篇
  2001年   905篇
  2000年   432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池田大作提出把人的心与心联结起来的“精神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新道路,从他坚信“内修”的东方文化价值、身体力行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以及重视民众力量和价值三个方面,可以领略池田大作旨在通过沟通东西方文化、推进建立和平世界的思想智慧。  相似文献   
12.
陈家明  蒋彬 《民族学刊》2020,11(5):120-126, 159-160
体育与少数民族国家认同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学界目前主要就体育现象本身进行对比或论证少数民族国家认同,而缺乏符号学这一简约方法的深层次解读。国家认同是各种象征符号的集合。体育是一种天然的符号,具有丰富的文化象征含义。因而从符号学视野探究体育与少数民族国家认同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核心是政治认同与文化认同,体育的物源符号化、自然寓意、伴随文本意义、元语言解读、共同记忆塑造功能,有力促进现代国家少数民族国家认同。认清体育符号的标出性历史反转趋势,采取适当宽幅的文化选择,加强体育元语言的解读,充分利用体育符号媒介作用,增强少数民族文化自觉与自信、强化中华“多元一体”认识,厘清国家政治边界,从而有力促进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五千年生生不息的历史文化积淀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新时代高校如何用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文章以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2012、2013级学生为对象,进行了深入调查与研究,着重从教育改革新理念的树立、理想信念教育的加强、加大传统文化教育软硬件设施的投入和多元化教学渠道的开辟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文章认为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具有内在统一性。  相似文献   
14.
When are identity dilemmas—when people possess identities that conflict with one another and both are potentially stigmatizing—most likely to occur? Are they the result of generic social processes? A review of some of the extant research on “identity work” suggests that historical “misalignments” of culture and stratification, which we refer to as “lag,” create the greatest potential for stigma and the reproduction of inequalities. Lag is exacerbated by complex, intersecting axes of hierarchy, and amplified as symbolic environments globalize and subcultures multiply. Articulating culture and structure reveals how power plays out in interaction, and highlights the omnipresence of struggles for treatment as “fully human.” We consider whether “alignment” is even possible when multiple dimensions of social location intertwine, compete, and collide. Following Schwalbe and Mason‐Schrock (1996), we argue that “subcultural” or collective identity work that brings new meanings into dominant cultural narratives may offer the greatest hope, but in the interim all coping strategies are costly.  相似文献   
15.
陈田  王新哲 《民族学刊》2020,11(3):90-97, 141-142
新时代不充分不平衡发展问题突出,加大力度支持边疆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要求迫在眉睫。广西沿边民族地区发展总体滞后,城镇发展模式趋同;东兴和凭祥在沿边城镇发展模式趋同的情况下,在“适应-竞争-合作”式城镇演化过程中,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发挥比较优势、培育优势特色产业、深化内外合作,实现了城镇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本文以生物学“趋同进化”理论为基础,结合新发展理念和东兴、凭祥的发展经验建议:广西沿边民族地区采取“适应-竞争-合作”式城镇发展模式,以创新增强各城镇内生动力,以互补合作促进协调发展,以绿色发展道路助推城镇发展的可持续性,以加强内外市场的联动性来深化城镇开放、合作式发展,以“省-市-县”、“县-镇-村”的互联互通推进共享发展。  相似文献   
16.
民族记忆既是传承民族文化基因的载体,也是彰显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文化表征。民族记忆作为延续民族历史和文化基因的内在根基,通过传承民族历史文化、建构民族身份、塑造民族形象等形式传承和彰显民族文化基因的内在特征。以瑶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挖掘瑶族民族记忆中蕴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基因,并阐释其内在的价值与意义,对培育和铸牢我国各民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人类社会是循着一定的规律进化发展的,考古学要探索这一规律就必须在进化观的指导思想下科学、全面地进行研究工作.文章概述了近代以来考古学的产生、发展与古典进化论和新进化论的密切关系,分析了进化论作为考古学研究的前提之一是如何在方法论和实际应用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并介绍了利用民族志资料为考古学理论提供论据的若干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其中,有许多是与树木有关的,文章就此探讨了树木崇拜及其引发的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19.
Zhou  Min  Cai  Guoxuan 《Qualitative sociology》2002,25(3):419-441
Qualitative Sociology - The upsurge of Chinese language media—publications, radio, television, and the Internet—mirrors the linguistic, cultural, and socioeconomic diversity of the...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draws on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in a law enforcement academy to demonstrate how a hidden curriculum encourages aspects of hegemonic masculinity among recruits. Academy training teaches female and male recruits that masculinity is an essential requirement for the practice of policing and that women do not belong. By watching and learning from instructors and each other, male students developed a form of masculinity that (1) excluded women students and exaggerate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and men; and (2) denigrated women in general. Thus, the masculinity that is characteristic of police forces and is partly responsible for women’s low representation on them is not produced exclusively on the job, but is taught in police academies as a subtext of professional socializ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