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28篇
综合类   14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委婉语并非是汉民族语言中独有的文化现象,它在世界各国语言中也有反映,但是汉语中委婉语的数量却远远多于其它民族,特别是关于“死亡”委婉语的表述犹多,这是由汉民族特有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决定的。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中华民族有其特有的宗教文化、等级制度、价值观等,这一切都赋予了“死亡”这个字眼以特定的隐晦解释与说法。从几个方面对古代和现代汉语中的“死亡”委婉语进行比较深入的探索和研究,明确认识“死亡”委婉语在不同场合下的说法。  相似文献   
32.
委婉语是范畴的非典型性成员。人们通过刻意违背范畴的基本原则——认知经济原则,来延长对原型义项的反应时从而达到委婉效果,同时遵循范畴的另一基本原则——认知世界结构。委婉语的构成以层级方式从原型义项向边缘义项的演变,呈辐射状态,没有范畴边缘。  相似文献   
33.
关联-顺应视角下的委婉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不同角度对委婉语进行的探讨和分析一直方兴未艾。基于关联理论和顺应论之上的关联一顺应模式从特定的角度将关联理论中的明示一推理过程和顺应论中的语言选择顺应过程有机结合起来分析交际过程中的委婉语。根据此模式,交际中使用委婉语的过程是依据交际语境,寻求最佳关联,顺应关联假设,从而获得最佳语境效果的过程。该模式有效地剖析了交际中选择和理解委婉语的认知机制。同时也充分凸显出动态语境对交际双方选择和理解委婉语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34.
词语不仅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结晶。词语一方面传承了一个民族的古老文化,另一方面,民族文化也促进了词语的丰富与发展。  相似文献   
35.
委婉语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可分为规约委婉语和非规约委婉语。从语用学的角度对委婉语做出以下解读:对会话原则的违反是构成非规约委婉语的语用根据;委婉语具有五个语用功能,即避讳功能、避俗功能、礼貌功能、掩饰功能、自我保护功能;语境则对委婉语具有制约作用。对规约委婉语和非规约委婉语的翻译进行分类研究,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36.
职业名称委婉语是委婉语的一个重要使用领域分支,根据使用动机可将现代汉语职业名称委婉语分为讳卑类、讳丑类和优化类。职业名称委婉语的语用功能主要为协调人际关系,体现社会文明程度,美化职业名称,提升职业地位。  相似文献   
37.
本文从中国古代文学中特有的几种委婉表达方式入手,分析了传统男性心理和性格的嬗变以及对社会传统的影响。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男性作者假托女性身份表达某些情感时,是雄性心理和性格的弱化的表现,延及至今,是当前社会阴盛阳衰的原因之一。同时,在塑造女性角色时,男性作者缺乏足够地揣摩,而是简单地将女性角色物化、道具化,这就使得读者在阅读时受其误导。发现并分析这些规律,便于更好地赏析古代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38.
委婉语是世界各种语言中的普遍现象。从词汇、句式和语用等三个角度对英语委婉语作了论述。结合“礼貌原则” ,重点从语用的角度来阐述了跨文化交际中常用的四种委婉表达方式 ,即“设身处地 ,换位考虑”、“回避忌讳词语 ,融洽交际气氛”、“善用温和言辞 ,避免正面冲突”、“善于提供台阶 ,保全双方面子”  相似文献   
39.
中西禁忌语、委婉语差异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以文化的视角,从种族、隐私、禁忌粗语、数字、颜色及花的禁忌等方面,探讨了中西禁忌语及委婉语的差异及其因源.  相似文献   
40.
作为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委婉语往往隐含着一个民族的历史、宗教、伦理道德、阶级状况等文化信息。英汉委婉语是体现东西方文化差异的一面镜子。文章从委婉语的构成手段、表现内容和表现方式等三个方面对英汉委婉语进行了跨文化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