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0篇
  免费   218篇
  国内免费   33篇
管理学   6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97篇
人口学   196篇
丛书文集   289篇
理论方法论   216篇
综合类   1399篇
社会学   1226篇
统计学   3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161篇
  2017年   200篇
  2016年   162篇
  2015年   174篇
  2014年   243篇
  2013年   655篇
  2012年   292篇
  2011年   239篇
  2010年   171篇
  2009年   155篇
  2008年   155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从女性文学的角度看,<安娜·卡列尼娜>探讨了女性意识与女性角色的既对立又依存的关系.女性角色是社会习俗决定的,是附属于男性的,女性意识必须经由女性角色产生.安娜借助于伏伦斯基的爱情,重新认识了自我和周围的一切,她的女性意识开始萌发.由于男性与女性在社会上的不平等地位,安娜与伏伦斯基缺少真正的对话,使得安娜无法协调自己矛盾的双重身份被迫自杀,这造成了女性意识的失落.托尔斯泰写作的目的不是为了提高女性地位,而是寻找社会和谐稳定的方式,所以,他从"爱的宗教"出发安排主人公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942.
论述了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内生属性。指出:一方面,中国和平发展之“和平”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与中国国家身份新定位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中国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内生性决定了中国必将走出一条和平发展的新道路,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增添极其重要的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943.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广告无处不在地影响着新生代农民工的符号消费选择,广告内容成为该群体获取认同标准的主要参照之一。这种符号消费现象,反映出了新生代农民工渴望获得城市认同以及区隔农村身份的心理渴求。广告是现代商品社会的必要促销工具,符号消费本身也无可厚非,但新生代农民工需要注意符号与现实的差异,以避免过度消费、迷失自我身份与意识和陷入到新的认同困境之中。  相似文献   
944.
利普塞特政治合法性思想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普塞特着重从政治社会学视角阐释了现代民主政体的政治合法性论题。他认为,合法性与有效性紧密相连、相互影响,政府治理的持续有效性对于提升政治系统的合法性具有重要作用;合法性危机是社会变革的转折点,它产生于旧的社会结构向新的社会结构过渡的时期,必须深入时代变革的现实中寻求危机的根源并加以化解;可通过培育政治认同、包容多种政体类型、提高政府行政效能等路径提升政治合法性。利普塞特力图基于价值中立的学术立场审视政治合法性论题和政治制度设计,但最终还是不可避免地表现出价值偏好,即美国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945.
索尔·贝娄在《赫索格》中探讨了美国犹太移民的身份和归宿问题,小说主人公的家庭矛盾其实是社会文化矛盾的反映。赫索格面对宗教矛盾和文化冲突产生了强烈的心理焦虑,对犹太移民的身份和生命意义提出了质疑。他试图从性、暴力和大自然中寻求消解身份焦虑的途径,最终在自然之美和情人之爱中获得了内心的宁静,也变相地在心理上获得了身份认同。事实上,索尔.贝娄并未解决主人公面临的生存困境,其笔下人物回归自然也有逃避现实的嫌疑,但贝娄通过赫索格对犹太身份的焦虑和认同,表达了不同文化应该相互包容、相互理解的理想诉求。  相似文献   
946.
随着一批女性作家的异军突起,女性的身份问题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女性身份的构建不再仅仅局限于性属身份的角度,而是日趋多元化。严歌苓作品中丰富的女性形象正是这种多元化视角的体现:一方面,她将女性身份置于时代、社会背景下进行分析,揭示出女性身份所蕴含的雌性特质;另一方面,她又对移民女性的身份进行深入剖析,在文化认同的前提下,女性新的文化身份也应运而生。可见,严歌苓在构筑一个丰富的女性形象世界的同时也为我们构建了女性的多重身份。  相似文献   
947.
该文对"奠基牲"的考古发掘情况进行了介绍,对"奠基牲"的身份及产生根源问题进行了探讨,驳斥了"长子说"、"祭品说"和"不明血缘说",认为"奠基牲"是特指建造过程中用于墙基下、墙体中、房基下和居住地面下的人牲,见于先秦,盛于殷商。他们的存在源于胜利者惧于仇敌的鬼魂复仇,而采取的将他们的灵魂以重物镇压封锁的措施。所以实际上,他们并不具有奠基趋吉避凶的本义,本文因于习惯,仍沿用学界称谓。  相似文献   
948.
传播与文化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承的良好载体。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地市党报可以充分发挥其在地域文化传播与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在地域文化发展中构筑地域文化认同空间、做好地域文化的传承与传递,进而在提高地方党报综合实力的基础上增强其文化影响力。  相似文献   
949.
美国犹太裔作家约瑟夫·海勒的代表作《第二十二条军规》通过其主要人物的异化表征了一种断裂的“人-环境”关系。这种断裂的关系模式及其引起的身份异化在后现代文化的非理性荒诞氛围中加剧,呈现出其后现代形态。在生态美学的阐释视野中,小说的结尾暗示了这种后现代断裂之劫的救赎希望,一种于融通之序中救赎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50.
目前学界对福利供给的研究更多是从制度角度,从政府、市场、第三部门的角度去思考和建构的。这是一种制度的视角,但同时文化的视角不可忽略。文章是对在中国语境下存在的本土做法或社会事实"认亲"进行的意义解读和理论建构。"认亲"的过程在于角色转换,通过身份建构、关系重组和能动肯定,实现着身份认同、社会认同和文化认同。"认亲"最大的意义在于在沟通理性的基础上实现了福利的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