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6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20篇
民族学   3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162篇
理论方法论   33篇
综合类   1093篇
社会学   32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1.
从英汉语宾语的意义类型、英汉语宾语的位置变化和英汉语宾语的省略等三个方面对英语和汉语中的宾语进行了对比分析 ,发现汉语中动词和宾语间的关系比英语复杂 ,而英语中宾语的位置比汉语灵活 ,宾语的省略也比汉语普遍。  相似文献   
112.
随着改革开放深入进行,社会哲学在我国蓬勃兴起,已形成不同的流派和观点。为促进其深入发展,社会哲学在研究对象上,应该坚持现代性与总体性的统一、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在研究方法上,应该坚持以马克思的思想观点为指导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3.
环境伦理促进了能源立法,并持续改变着能源立法的目的,还为实施和遵守能源法规提供必要的道德前提。在能源立法的调整对象、指导思想和立法目标等方面均与环境伦理有着密切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114.
论述了在高速的旋转飞行体上安装微波天线和重力加速度计,由地面微波系统发射线极化微波,飞行体上的信号处理系统利用接收到的微波的线极化特性和重力加速度计输出的信号波形,对其飞行状态进行精确识别的技术。仿真结果表明,该技术具有飞行姿态识别快、成本低、体积小、抗过载能力强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5.
质是欧洲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范畴。黑格尔在哲学史上第一次对质作出了准确的界定。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以此定义为基础,对质做了精辟的阐述。国内出版的绝大多数辞典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把质定义为一种“内部的规定性”,这是不符合理论的逻辑和马克思原意的。实际上,质应该定义为:与事物存在同一的,并将一物区别于他物的直接规定性。  相似文献   
116.
研究我国政府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成本困境,有利于我们寻求合理的控制执行成本的途径。我国政策体制的不健全,是引起政策制定系统与执行系统、政策执行系统之间以及政策主体与客体相互脱节,进而导致执行成本过高的主要原因。降低政策执行成本的路径主要在于健全政策体制,加强政策系统之间的协调,实现政策资源的优化。  相似文献   
117.
本文对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确罪侵犯的客体,诉讼的举证责任,数额巨大的标准及量刑罚的幅度,建立财产申报、登记制度等问题作学理性的讨论,意图阐明该罪侵犯的客体不仅包括国家公务活动的廉洁性,还包括法定说明巨额财产来源的规定,推动国家工作人员财产申报、登记制度的立法,促进建立高效廉洁的公务员队伍。  相似文献   
118.
刑事政策视野下的罪犯权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勇 《云梦学刊》2008,29(1):83-85
刑事政策尤其是行刑政策对罪犯权利既具有限制性,也具有确认和保障性.刑事政策必须在维持社会公正和保障罪犯权利间获得平衡.目前我国的刑事政策尤其是具体行刑政策的调整对罪犯权利的影响更多是积极的.但是.刑事政策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也将面对诸多来自监狱和社会的压力.  相似文献   
119.
"对对象、现实、感性""当作实践去理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理解方式。纳入"历史的进程"去理解是这种理解方式的基本意义;作为人的存在方式去理解是这一含义的延伸与丰富;从意向性角度去理解是这一含义的补充与发展。准确把握这一理解方式,对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广泛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0.
马克思超越带有应然逻辑色彩的两个必然,做出体露为实然辩证法的两个绝不会这一判断时,才形成成熟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共产党宣言》中亮出的两个必然(作为对1848年以前思想的总结),表明马克思的哲学已经达到广义历史唯物主义层面,但源于特定历史时段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这一多少带有点泛化的判断,在1848年革命后被马克思自己所颠覆,从而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两个绝不会的判断;做到这一点的条件是,马克思从历史和现实的层面,既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主动轮资本所涵盖的巨大的历史时空维度,又发现了工人身上的观念拜物教,以及将主体向度和客体向度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