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25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9篇
理论方法论   25篇
综合类   150篇
社会学   63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s between groups are difficult because of the high human capability to differentiate between in-group vs. out-group members. This obstacle exists even when the groups can obtain benefits for themselves from cooperation with other groups (rational cooperation). Based on an interactionist approach, the authors propose that personal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nd situational (conflicts) factors contribute to rational intergroup cooperation. The authors conducted a preliminary correlational study (Study 1) and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Study 2). In Study 1, the authors examined, with 105 participants, the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Spanish version of the Rational–Experiential Inventory (REI), measuring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n Study 2, the authors conducted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with 141 participants, testing the role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nd conflict in intergroup rational cooperation. Findings of Study 1 showed that the scale has adequate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Results of Study 2 confirmed that the existence of both manipulated and perceived intergroup conflict reduces the magnitudes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rational ability and rational cooperation. In addition, perceived intergroup conflict increased the magnitude of the links from experiential ability and experimental engagement to rational cooperation. Both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nd previous conflict have a role in predicting rational intergroup cooperation. According to the interactionist approach, personal and situational factors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intergroup relationships.  相似文献   
12.
无论是从国家利益还是企业发展的层面看,中国企业海外资源并购都是具有长远意义的战略选择.由于资源行业属于事关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行业,无论是政府还是民众对于境外投资者始终带有一定的警惕性,因此,政治风险中的歧视性干预风险是中国企业海外资源并购过程中面临的最大、最不可预期的风险.中国企业应采取谋略巧妙地规避海外资源并购中歧视性干预风险,以使中国企业的海外资源并购之路走得更加稳健和踏实.  相似文献   
13.
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对于中职学校市场营销课程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基于中职学校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的实践基础上,分析了目前营销教学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应开展体验式教学的理论依据和特征,论述了几种有效的体验式教学的应用方法,并指出实施体验式教学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TCAS系统中,到达最接近点的时间Tau、HMD和VMD是描述空中碰撞物理过程的主要参数,利用该组参数能够完整地描述TCAS系统的防撞机制。该文通过对到CPA时间的近似,引入对Tau时间的物理解释;并通过坐标变换,采用本机和入侵飞机的相对距离、相对距离变化率和相对距离加速度推导出了HMD的数学表达式;分析了工程实际应用中的修正模型。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双趋与双避冲突情景所诱发的脑电成分的差异,本研究分别记录了16名健康大学生被试在双趋、双避、无冲突三种不同情景下完成决策任务的反应时数据与脑电成分.结果表明:(1)被试在冲突情景下的决策反应时均长于无冲突情景,其中双趋冲突下反应时长于双避冲突;(2)双趋冲突情景诱发的P2的波峰值更高,潜伏期也更短,无冲突情景所引发的P2波峰值最小,潜伏期最长;(3)冲突情景与无冲突情景在300 ~ 400 ms之间出现了LPC的分离,动机冲突比无冲突情景诱发的LPC更正.本研究中脑电数据与行为数据得出一致性结果,双趋比双避情景诱发更深程度的负性情绪与注意唤醒,即较高的动机冲突.  相似文献   
16.
论二语语用发展研究认知路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来的研究需从心理学的不同角度,包括认知理论和社会文化理论考虑学习者的二语语用习得。"Kasper和Rose的这一设想,不仅为二语语用发展研究提出了新思路,也提出了挑战。建立在语用普遍性基础之上的二语语用发展研究,在继承传统语用研究成果的同时,汲取体验认知语用的研究成果,将概念能力发展和隐喻能力发展作为一种新的研究路向。这既有必要,也有可能。  相似文献   
17.
从历史演变中考察避税的概念,从而得出避税权的含义;同时从法理、税收法定主义及纳税人权利三个方面来界定避税权的法律性质具有合法性,最后从权利义务的一致性、权力与权利的博弈的角度来阐述对避税权规制的必要性,进而提出规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国外港口物流发展对连云港港口物流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云港港口物流的发展对连云港市及所在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立足连云港独特的地缘优势,分析了连云港目前的物流发展现状,在借鉴鹿特丹港和新加坡港的物流发展模式及相关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连云港应以加快港口与加工业联合发展,积极发展物流增值服务,完善集疏运体系为物流发展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explores an innovation in teaching policy practice at the undergraduate level. It analyzes an experiential learning model that uses current social challenges as a compelling way to generate student learning about policy practice. Over the course of the semester, students examine antecedents, current issues, and potential solutions to a contemporary social issue through a series of assignments that build knowledge and skills and link the topic to larger social policy concerns. Using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evidence from seven semesters, the article explores benefits and challenges of this approach to teaching, and derives lessons for social work education.  相似文献   
20.
基于4批共949份调查问卷数据,首先探索目前中国情境下中庸价值取向的结构内涵,得到“执中一致、慎独自修、消极成就、消极规避”4个维度,其中,“执中一致”是中庸结构内涵的核心,描述了个体与周围情境互动时的价值取向.然后,基于参照框架效应理论发现,相比于集体主义,中庸能更为有效解释中国员工的帮助行为;在高和谐导向氛围的情境下,中庸对集体主义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