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5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194篇
社会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在中国思想史研究领域,一批影响极为广泛的学术观点竟然经不起事实的检验,因而有必要在完善事实陈述的基础上,对现有知识体系进行具有一定颠覆性的重建.研究争鸣的各种理据、分析思想的内在理路、剖析文本的理论体系、拓展史料的取材范围等,有助于形成结构、逻辑、要素、过程相对完整的事实陈述,进而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  相似文献   
102.
曾一果 《阅江学刊》2010,(3):33-36,118
自1997年以来,电视直播在我国日益常态化,但不同时期的电视直播观念和形式却有着很大区别。总体而言,早期的电视直播强调提供事实,但在重大报道中,电视直播不仅要提供事实,更是一种媒介仪式;而近几年来,随着电视直播越来越普及化和日常化,直播的仪式功能有所下降,甚至直播成了满足大众好奇心和观看癖的娱乐节目。  相似文献   
103.
诉讼活动是建立在主体性认识基础之上的主体间的交往活动.由于认识对象、认识过程、证据规则和诉讼程序、认识方法等方面的限制,使得对于案件事实的主体性认识存在永恒的局限.在主体间的交往活动中,个别主体将自己的经验或感知转换成对客体对象的语言性解释,在不同主体间流转,并求得其他主体的理解和共识,形成具有主体间性的认识.主体间性认识在诉讼中的引入消解了主体性认识的局限,对诉讼认识规律的探究应从主体性认识向主体间性认识转变.  相似文献   
104.
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制定大政方针的理论基础,也是正确贯彻和执行方针、政策的保证。以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为线索,探索党的思想路线曲折发展的轨迹,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鲜经验,论述了邓小平同志为坚持、继承和发展事实求是思想路线作出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5.
事实与价值的分离与融通--艾耶尔与普特南的观点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艾耶尔认为,事实陈述与伦理判断之间的二元性显而易见,他试图将价值判断还原成事实陈述,认为道德判断实际是不同事实之间的归类,并诱发不同的道德态度。这种观点启发我们要在不同文化类型之间进行经验事实的互补,避免由于个别经验导致的武断、专权。普特南认为在我们许多日常的事实陈述中包含着价值语汇,事实无法外在于价值评价,对科学事实的接受就是在一些价值预设下获致的。他的观点提醒人们注意文化现象背后的价值蕴涵。  相似文献   
106.
论西方悲剧对人的苦难根源的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悲剧展示了人的苦难 ,因此询问苦难的根源至关重要。西方悲剧对苦难根源的解释大致有两种 :命运观念和正义观念。本文较为深入地分析了西方悲剧中的命运观念和正义观念 ,指出西方悲剧中苦难的根源归根结底是人生存的事实性 ,并粗略地考察了西方文学史对人的事实性关注的历史演变  相似文献   
107.
将事实与价值对立,在事实与价值之间确立严格区分的鸿沟,这一直是西方文化的传统。由于受这一传统的思维方式的影响,西方哲学家一直未走出事实与价值分离的困境。其实,事实与价值关系问题不但是一个逻辑问题,而且是一个实践问题;不仅仅是一个认识论的问题,而且是一个本体论问题。事实是价值的基础,价值来源于事实;价值高于事实,事实与价值统一于人的实践活动中。  相似文献   
108.
权利失效制度是大陆法系基于民事诚信原则,创设于权利观念和制度较发达时代的一项民事法律制度,对防止权利滥用,平衡民事主体间的利益起到调整作用.然此制度在国内尚缺专门性研究,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大陆法系权利失效制度的基本理论框架,并侧重对其适用范围、权利失效效果及与诉讼时效和除斥期间的关系作了区别与探讨,以期对我国民事立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09.
刘向斌 《殷都学刊》2008,29(1):54-60
“诗言志”具有显性和隐性含义。从显性意义讲,“诗言志”指用诗歌来表达“赋诗者”的情感、意志;从隐性意义讲,“诗、言、志”之间具有内在逻辑关系:“志”为内涵的“诗”,“诗”为外发的“志”,“言”为述“志”的手段和“诗”的外在形式。这说明“诗言志”的意义概念和事实概念之间具有对立、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110.
中国刑事审判实践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法官在事实认定时倾向于认可控方案卷。导致这一特点的因素相当多样,除了学界已提到的诸制度因素外,从认知角度来看,其实还与法官的有罪假设、政法职业认同、对事实可靠性的常识性观点、完成工作任务的心态等内容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