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5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194篇
社会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31.
事实的客观性就内在地蕴涵着事实的主体性和客体性。“事实是表征物质世界客观存在和运动的具体状态、现实环节的概念”这一界说就内涵着事实的主体性,因为人的主体性活动本身就是“物质的各种实在形式和运动形式”中的一种具体形式。《论事实的客观性》实际上区分了事实的本体论意义和认识论意义并着重分析了其认识论意义,指出认识论意义上的事实是具体的、历史的、进入主体现实的求是活动范围的事物及其情况。问题的实质在于如何理解事实的主体性。笔者的观点是:不能把事实的主体性归结为事实“是人对事物的一种意识和断定”、“是人所把握的一种知识形式”。  相似文献   
32.
[要]法律事件应称作法律事实事件。作为法律事实的法律事实事件与作为免责事由的不可抗力或意外事件并无实质区别。不可抗力与意外事件的区别,仅在于主体的范围不同:法律事实事件是当事人无法预见,不可克服、不可避免的法律事实。  相似文献   
33.
邓小平把"一切从实际出发"与"实事求是"并列,这里的"实际"、"实事"要理解为"事实",并且事实具有直接性和可靠性,由此"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事实是"实事求是"的出发点。事实包括客体事实和价值事实,价值事实在"实事求是"中更为重要。从价值事实中求"是",这个"是"就集中体现为"三个有利于"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实事求是"的最终标准。人民利益标准是"三个有利于"标准中的最高标准。由此人民利益标准就成为"实事求是"的最高标准中的核心。人民利益标准既是"实事求是"的最高标准,又是"党的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因而就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高标准的核心。只有坚持人民利益标准,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34.
对引起巨大争议的“流浪猫案”的解读存在多重视角。从证据法角度而言,本案法官对经验法则的认识存在不足,同时对事实推定与证明责任的把握也存在偏差,并且对争议颇大的“按比例判决”理解也有待矫正。这都极大地削弱了判决的说服力和实质上的妥当性。在民事诉讼自由心证主义原则下,我们应当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严格把握对经验法则的界定,同时正确处理事实推定和证明责任的关系。在程序正当的前提之下,实现判决结果的实体公正。  相似文献   
35.
作为流传最广和影响最大的真理理论,符合论自形成之始就受到来自哲学与科学等领域的批评和责难。生物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提供的实验证据,近代哲学的怀疑主义思潮,以及语言学转向之后的概念框架相对性论证,都对真理符合论的基本观点提出了质疑,从不同角度否定了命题与事实之间的对应关系,否决了符合论的认识论前提。尽管真理符合论存在某些学理困境,反符合论者提出的责难也有一定合理性,但我们应当保留真理符合论的基本气质,它在一种新的关于世界的理解视域中能够获得再生。  相似文献   
36.
事境是中国诗学独创的一个概念,但一直被抒情传统的意境说所遮蔽。事境说是宋代以来世俗化生活在诗学领域的一种反映。与“想味不尽”的意境不同,事境尚实宜近,是时间(事)空间化(境)审美范畴。从诗性生存的角度看,诗人创设事境就是为了使人摆脱日常之事的纷扰,在事的诗性世界里去感受和体验应然的生活,从而使人心灵得以净化,生活得以提升。深入发掘和研究事境,既有助于全面理解中国诗学的历史传统,也有助于当下诗歌与诗学多元鉴赏与建设。  相似文献   
37.
38.
大数据是对海量信息的有效分析提取,可以用于证明事实之间的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通过大数据认识事实,其基础是基于社会普遍认知判断引起和被引起事实具有可靠性。作为认识事实和证明事实之间关系的手段,在司法适用上,大数据可以作为电子数据使用,还可以作为司法认识对事实进行认定。  相似文献   
39.
本文建立了一种批判-提问式的文章解读方法。这一方法有利于我们在接触别人提供的信息时 ,会冷静地提出一些批判性的追问 ,而不会由人左右。这一方法既可用于人们日常的阅读活动中 ,而对于在大众传播中从事编辑工作的人来说 ,也许更有参考价值 ,因为编辑的日常工作之一就是解读各类来稿 ,并从各方面进行把关  相似文献   
40.
韩愈与潮州若干史实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愈因谏迎佛骨而贬谪潮州,治潮虽八月,却留下了影响深远的功绩与传说,一直为研究者所重,然众说纷坛。本文着力于考古、文献资料的探索,力图就韩愈治潮时潮州的自然环境、人文社会环境、经济环境以及众所周知的韩愈捐俸兴学、解放奴隶、移风易俗等相关问题作出新的解释,得出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