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4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8篇
民族学   10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40篇
理论方法论   30篇
综合类   731篇
社会学   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21.
运用J.R.Martin的评价系统理论对课文“A Good Heart to Lean On”的叙事手段进行分析。将整篇课文置于评价系统中,从态度、介入和级差三方面具体地分析作者对父亲的情感变迁在词汇方面的体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叙事作者是如何表达思想的,以此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力。  相似文献   
22.
李兆虹 《唐都学刊》2012,28(3):41-46
《白鹿原》是广受读者和评论家热捧的小说。探讨其背后的深层原因、民族历史与文化的深刻反思是该书的新突破,文学叙事理念的回归使其具有阅读吸引力,中西方文化思潮相交融的背景使其具有较高的艺术品味和审美价值;出版体制的变革、文学消费观念的变化,文学商业化突出,使具有雅俗共赏特点的《白鹿原》获得读者共鸣。茅盾文学奖等奖项的获得、文学评论家的好评、现代传媒的介入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以上综合因素是《白鹿原》20年来经久不衰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3.
魔幻文学是神话叙事传统的延续,在传统和现代之间演绎着有关人类、自然以及生命主体的重大命题,它使传统活跃在现代人的心灵世界,同时又接受不可逆转的现代性,并且试图超越现代性,这是一种后现代的世界观.行走在传统与现代之路上的魔幻文学呈示出丰富的内涵,影响着儿童文学的发展轨迹;魔幻文学所呈现的后现代世界观,对于现代人及儿童来说也具有精神上的导引作用.  相似文献   
24.
贾平凹的小说对于性的描写与叙述,无论是在表现范围的广度上,还是在对性作意象性处理的深度上,都不囿于通常所界定的性描写范畴,而是把一般的性特征、涉性情节作意象化处理,通过不同作品对性意象的重复叙述,表达了作家对人类生存的抽象性思考。  相似文献   
25.
本文清理明清小说评点空间叙事理论,提出一线穿是评点家提炼的贯穿小说间架结构的连叙概念。它和书法的一笔书、绘画的一笔画具有同构对应的亲缘关系,表现出空间意识,追求整体连叙的线性运动和贯通的气势。  相似文献   
26.
明清之际,戏曲叙事出现了突出的类型化现象。主要表现为离魂—还魂—入梦—画中人/镜中人、误会—错认—冒名、信物—道具等三种模式。戏曲叙事类型化的出现与当时的社会生活现实、戏曲创作实践和戏曲理论批评等因素密切相关。叙事的类型化体现了古典戏曲的艺术精神和创作思维的惰性特征。  相似文献   
27.
传统"英雄杀嫂"故事多借助英雄在"酒与色"、"江湖与家庭"、"兄弟与妇人"等多元选项中做出既合乎江湖规则又合乎伦理道德的选择,以确立英雄在江湖中的地位,为此,作品往往以丑化妇人,杀死妇人作为叙事策略。金庸在借用这一故事类型的同时,也必然地沿袭了故事所传达的主题,这是作者无法自主的。金庸对这一传统母题的创造性改造主要表现在叙事时空的安排上。  相似文献   
28.
西方当代史学观念的介绍与引进、历史行程的延展性与几度的迂回性、作家自身的独特经历促使新一代作家抛弃既有历史观、文学观,完全颠覆民国叙事的经典模式打破阶级界线、释放个人欲望、强调偶然不测,并用种种形式探索来显示历史叙述的主观性,创作了一批被称为"新历史小说"的作品.但解构的偏执,使他们的历史言说局限于"前文本"的固有层次,最终未能表达出对民国时代的个性化理解.  相似文献   
29.
徐亚东 《南都学坛》2004,24(4):54-57
周大新的小说创作在不同的阶段显现出一些恒定不变的因素,一方面是他对现实主义精神的守护,另一方面是对女性及其命运的持久关注。它们共同构成周大新小说创作的"不变"。而他小说创作的"变"则主要表现为他吸收新的艺术因素,在叙事方法和技巧等方面进行艺术变革,以更好地表达他对社会、人生的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30.
1949年前的20世纪前期民间文艺学史上,不仅存在着流派,而且存在着不同的流派,这些在理论、观念、方法上不同的流派,形成学科的多元格局。这些流派是:北大歌谣研究会派、"古史辨"派神话学、文学人类学派、俗文学派、社会-民族学派、延安学派和民俗学派。它们以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为依存和发展的条件,分别有自己的代表人物、理论纲领和代表作。流派的存在和多元格局既促进了中国民间文艺学的本土化发展,又显示了中国民间文艺学的边缘性、跨学科性和不成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