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11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16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224篇
社会学   20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91.
农业保险对农户收入的稳定效用是政府大力扶持农业保险发展的目的,也是农业保险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利用微观数据从农户层面对生猪保险的稳定效应研究表明,在“保成本”的保障水平下,生猪保险对农户的收入波动并没有起到显著的稳定作用。这不仅对农户持续参保意愿产生了不利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财政补贴资金的使用效率。究其原因,生猪保险的低保障水平和理赔模式导致保险赔款难以有效补偿农户遭受的损失。模拟研究结果显示,在高保障水平的足额保险情况下,生猪保险能显著发挥稳定农业收入的作用。因此,提高保障水平、满足农户多样化的风险保障需求是今后我国农业保险不断完善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92.
对农民积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在革命与建设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培育新型农民、弘扬农民的主体意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是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题中应有之义。我国历史长期积淀下来的小农价值观,至今仍然阻碍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消解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占领农村思想阵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关键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造和克服农民头脑中根深蒂固的小农价值观。  相似文献   
93.
莆田农村庭院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庭院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是依据循环经济原理发展“优质、低耗、高效、高产、生态、安全”的农村庭院农业,使农民家庭实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和消费模式。莆田人多地少,农民仅靠责任田并用传统耕作方式想步入小康生活受到一定的制约,必须发展农村庭院生态循环农业,帮助农民增产增收,为莆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良好的基础。莆田发展农村庭院生态循环农业应遵循因地制宜、整体优化、良性循环、生态经济的原则,并在原有基础上采取加强领导,科学管理;因地制宜,做好规划;广泛宣传教育,提高认识水平;加强队伍管理,建立技术服务网络等措施完善发展模式,以期取得更高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94.
辽宁省土地整理的特点、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建设用地需求日益增加。土地开发整理为缓解辽宁省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作出了突出贡献,全省连续11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耕地总量还略有增加。但辽宁省土地整理在法规政策、组织管理、资金与技术等方面仍存在需要进一步解决和完善的问题。在深入分析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完善管理系统、强化有序管理、规范市场运作机制、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等对策建议,为辽宁省以及全国土地整理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5.
在生产函数理论基础上构建计量经济模型,运用2003~2007年辽宁省农产品加工业内部各次级产业的面板数据进行计量分析,考察国际直接投资对辽宁省农产品加工业的经济增长、就业、国内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国际直接投资对辽宁省农产品加工业的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对辽宁省农产品加工业的劳动力就业有显著的挤入效应,对辽宁省农产品加工业的国内投资有不显著的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96.
河西走廊的大规模开发始于汉武帝时代,政府通过移民实边、设置郡县、军事屯田、兴修水利等措施,使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得到长足的发展。但是在开发的同时,由于不合理的开垦,造成了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为此,在当今的开发中应该遵循河西地区生态环境的自然规律,使开发程度与环境承载力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97.
清代伊犁满营旗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洲八旗入关后,曾在全国占田,驻防的八旗兵也大多曾经营屯垦。乾隆朝在收复新疆后,在伊犁屯驻大量满洲、蒙古八旗,也举办了旗屯。关于旗屯,锡伯、索伦营以及绿营的屯田,前人的文章中已多有述及,但对满营的旗屯涉及很少。该文对伊犁满营举办旗屯的原因、发展的经过及其作用作一简单考证。  相似文献   
98.
彝族进入农耕阶段后,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耕文化;通过彝族古籍、神话、传说等内容来阐述彝族先民有关农业的起源、农作知识、农作物的产生、农具的产生等方面的农业知识,并从农事祭祀、农事禁忌两个方面来看彝族在现实实践中对传统农业知识的运用.  相似文献   
99.
农业生产组织结构的类型与现代农业发展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按照农户在农业生产中的结合方式不同,可以将农业生产组织结构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市场型、层级型以及市场与层级力量相互作用的混合型组织结构。由于在现代农业中,组织化程度高的农户在降低资产专用性程度、实现规模经济、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加快市场化进程以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因而合作是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一个必然趋势;但同时,农业生产又具有自我雇佣的优势,因而又适宜于家庭经营。两方面的因素决定了在现代农业中采用分散的市场型组织结构和紧密型的层级组织结构都不是农业生产组织的最优选择,混合型组织结构是农业发展中微观组织结构创新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0.
1860年天津被辟为中国北方的最大通商口岸后,到1936年,天津口岸贸易获得了快速发展。天津口岸贸易的发展,对作为其直接腹地的华北地区的种植业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近代华北地区种植业结构调整,主要体现在以棉花、烟草、花生等为代表的主要经济作物种植的发展和粮食作物生产的商业化程度提高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