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0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7篇
管理学   29篇
民族学   44篇
人口学   15篇
丛书文集   237篇
理论方法论   72篇
综合类   1203篇
社会学   47篇
统计学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159篇
  2006年   134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147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130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1.
The political economy models of targeting postulate that going universal is a win‐win situation, for the poor and the middle class, as well as those who are in power. This article critically discusses the assumptions behind the political economy arguments of targeting and tests whether a universal mechanism is bound to politically excel in a low‐income country context. On the basis of attitudinal surveys with the urban, rural and student population in Zambia, we do not find any support for the predictions of the political economy models. We discuss the assumptions of the political economy models in the light of these findings and consider potentially decisive parameters that the models currently do not incorporate.  相似文献   
42.
在美国的多元政治体制下,其联邦官僚系统保持着一定程度的自主性。与之同时,又接受着来自国会、总统和社会利益集团等多种政治主体的影响和控制,形成"一仆二主"乃至"一仆多主"的现象。基于美国的民主原则,美国联邦官僚系统必须回应来自政治系统的意愿和利益要求,接受其监督,同时凭借自身的专业技术能力及其他职业性资源,又保持着相对独立性,呈现出美国政治中特有的政治行政关系结构和特征。  相似文献   
43.
“重陆轻海”与“通洋裕国”之海洋观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两朝正处于世界性海洋历史发展的"千古变局"时代,但统治者沿袭传统模式,在立国思想上"重农抑商"、"重陆轻海",在国防战略上以"禁海"代替海防,禁海迁界、"守土防御",反映其海洋观念的淡薄;而东南沿海地方官员,尤其郑成功"通洋裕国"思想的提出和实践,显露出"以商立国",向海洋空间发展的意涵;传统时代"重陆轻海"与"通洋裕国"所反映的海洋观念,对国家民族发展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忽略不计,但大航海时代,海洋作为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影响到世界历史走向和发展格局时,"重陆轻海"观念所带来的深层影响会因此而改变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相似文献   
44.
本文指出 ,加拿大原住民自治政府虽然具有道德正义性而且其合法性与加拿大联邦主义的原则不冲突 ,但其作为一个在联邦制度内的制度构建与加拿大的主导政治文化和政治权力结构却有一种背离矛盾关系。这种主导共同体与亚集体认同矛盾的现象在多民族国家的政治制度构建中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如何在宪政建设中解决这个问题对加拿大联邦制的前景至关重要 ,而且对中国这样的多民族国家将来的宪政建设也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5.
晚唐五代敦煌寺院与中原田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唐五代时期敦煌处于吐蕃和归义军的统治, 此时的寺院模式与中原历代形成的田庄极为相似。通过二者在阶级构成、经济生产、社会关系等方面的比较, 可得出结论: 此时之敦煌寺院为不完全之田庄。  相似文献   
46.
均衡发展是新时期义务教育发展的新方向。目前,朝鲜族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生源锐减、教育经费不足、单亲和留守学生增多、流失生现象严重、大量朝鲜族学生上汉族学校等。朝鲜族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  相似文献   
47.
中共在建党后的一个时期,强调以自治自决和联邦制解决国内的民族问题。进入抗战时期,中共主张国内各民族团结抗日,积极进行了关于建立少数民族自治区的探索,但在国家结构形式问题上并未放弃联邦制的构想。这主要体现在中共"七大"和政协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联邦制的明确主张。内蒙古自治政府的建政理念显然也受到了该理论框架的影响。在确定新中国建国方案的过程中,基于长期的多种构想及其实践,做出了慎重的选择,决定采用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并最终放弃了联邦制的主张。  相似文献   
48.
ABSTRACT

This paper draws on an in-depth case study of narrative identity work to explore heuristically the role of host country nationals in the reproduction of orientalist discourses in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MNCs). Based on this analysis, it presents an identity strategy termed the other Chinese. The other Chinese claims to be in-between the West, that is constructed as superior modern and rational, and China, that is constructed as backwards and chaotic. This in-betweenness allows the other Chinese to take the role of a mediator between locals and expatriates, and at the same time claim superiority towards normal Chinese. Thus, this identity construction is a creative act of hybridization and localization, but it is not subversive to existing power structures in the MNCs. However, as we show,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other Chinese is not inextricably bound to the field of the MNCs, but is based on a hybrid and creative entanglement of various sources such as class positions and public discourse in China, in which the MNCs only occupy an insignificant role. It is, therefore, to be understood as an aspect of identity construction in China relevant for MNC identity, rather than an aspect of the transnational field of the MNCs.  相似文献   
49.
中国西部民族地区九寨沟县候鸟型的旅游推进型城镇化模式,与城镇化推进的经典理论,工业化是城镇化的根本动力,有截然不同的表现形式。城镇人口的增长,呈现明显的季节性,随旅游旺季淡季的变化呈现一种规律性的潮汐式的变化方式。前往旅游的流动人口数量是城镇常住人口的数倍甚至10倍以上。这种城镇化推进过程,所推进发展的,作为增长极的城镇,所产生的聚集扩散效应作用却是基本一致的。  相似文献   
50.
从土地关系的角度来看,现代国家建构的进程中地权的内涵和结构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动。从西欧来看,在古代土地的政治权和经济权实际上是统一的,土地权力同时也是土地权利;在现代国家建构的过程中,领土主权成为国际秩序的基础,土地权力成为公法的客体,土地权利成为国家法律保护下的完整产权。当这一外生的逻辑框架套用到中国的时候,领土主权得以确立,但土地权力并没有完全撤出地权体系当中,而是直接地干预了土地权利的设立和分配,这成为理解近现代中国土地政治问题的一个基本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