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8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9篇
管理学   11篇
民族学   9篇
人口学   11篇
丛书文集   211篇
理论方法论   60篇
综合类   1366篇
社会学   41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151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132篇
  2003年   129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01.
演绎推理是人类独有的高级认知活动.然而心理学家对于人们是如何进行推理的一直存在两种不同意见有人认为推理是依赖于形式规则进行的;而另一些人则认为推理是依赖于心理模型的语义过程.对这两种判断标准理论进行分析和研究,心理模型理论在如下三个方面优于形式规则理论一是心理模型理论比形式规则理论适用的范围更广;二是心理模型理论对无效判断更为关注;三是心理模型理论关注系统错误.  相似文献   
102.
周来祥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美学家,一生从事美学研究近60年。周来祥先生已离美学而去,但却留下宝贵的美学遗产,概括地说有三个方面,即:底蕴深厚的辩证思维方法、切入精髓的古典美学研究和从古代和谐突围的历史启示。中国当代美学目前正处在低落徘徊的状态,为了走出“后古典主义”的困境,我们应当继承和光大老一辈美学家的理论遗产,以双向对峙、内外互动的方式大规模地开发中国现代人的审美世界,进而在一个新的历史平台上重造中国美学的辉煌。  相似文献   
103.
劳务派遣的超常发展背离了立法本意,产生严重的负面效应,其回归理性发展轨道的路径之一在于向正式雇佣转换。基于用工自由与社会公正相平衡、法律管制与放松管制相协调、劳务派遣的过渡性特征等政策考量,劳务派遣转正具有充分正当性。在法律管制升格的背景下,劳务派遣向正式雇佣转换成为刚性的要求,因之在法律上需提供转换进行的通道和规则指引。对超出法定适用范围的劳务派遣,可以强制性地法律拟制为在用工单位与劳动者之间成立直接劳动关系,但应以不违背劳动法理的方式进行。合理范围内的劳务派遣,亦可依当事人协商机制而转化为直接雇佣。  相似文献   
104.
王晓芳 《云梦学刊》2004,25(4):71-72
历朝历代中对女性歌颂之作颇多,文人们对女性美的欣赏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的转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南朝文人在对女性的歌颂诗作中,将女子的形象从神还原为人,拉近了女性美的审美距离,具有明显的现代情爱的特点,在女性审美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5.
有着丰富深厚文化底蕴的审美意识,与发美、髢关紧密相连。文章从《左传》女性头发起笔,论及黑、长、稠的发关蕴涵。髢发的出现,不同发髻与各种发饰,真发、髢发、变化多样的发髻与独出心裁的妆饰,构成不同时代最具魅力的审美意象,彰显着以发美为视角的中国古代女性的创意美。  相似文献   
106.
薛阳  钟远 《阴山学刊》2006,20(4):65-66
随着武术套路运动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对它美的境界有所追求,武术套路不仅有它的表演价值还孕育着很深的审美价值。从武术套路运动的形式美、意境美等方面对武术套路运动的美学特征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7.
陶渊明的诗歌,无论是表现其做事态度的,还是表现其为人态度的,都体现出一种令人觉得欢喜、亲切的人情美。而自然化迁的宇宙观、委运自然的人生观、任真自得与平和实际的人格特点,则是这种人情美形成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08.
现代文学史上 ,至少存在着以胡适和鲁迅为代表的两大短篇小说文体观。鲁迅从人类思维运作的角度 ,将短篇小说看成是塑造形象为中心的 ,从现实到文本的审美与转换。这是一种更为成熟的文体观。  相似文献   
109.
王祖哲 《文史哲》2003,1(6):22-26
从逻辑和历史的双重角度来看,美与艺术之间并不存在本质的必然联系。在理论上,美和艺术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的假说,是出于为艺术赋予美的价值这样一种动机,即把"艺术应该是美的"和"艺术必然是美的"这两个命题混为一谈。在历史上,艺术的本质是美的这一假定,是18世纪的西方哲学家局限于自己的时代而得出的一个以偏概全的结论。这种传统的误解既不利于美的研究,也不利于艺术研究。  相似文献   
110.
文质彬彬 尽善尽美——儒家美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不仅奠定了中国 2 0 0 0年的封建文化统治 ,其中表现出的美学思想也渗透到了中国文化生活的各个层面。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对中和之美的赞赏以及对艺术怡情作用的肯定 ,都对我们的现实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表现出了特有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