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3篇
综合类   9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汪碧颖 《宿州学院学报》2009,24(4):77-79,103
试图从认知层面,即运用原型范畴化理论来解释语义模糊现象,从而为研究模糊语言提供理论依据,更好地了解自然语言。  相似文献   
22.
比喻具有一种模糊性,它主要体现在比喻的构成、比喻的使用、人们对比喻的理解、情与景关系等方面的不确定性上.这种模糊性的构建策略主要是利用语言及客观事物本身的模糊和人们的认知局限(模糊的心理).比喻的模糊性特征能达到独特的语用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23.
选取<静静的顿河>中主人公葛利高里@麦列霍夫的一些有代表性的语言进行分析,重点论述了带有乡土味的比喻、语言中体现内心活动、语言反映立场的含糊等几个问题,从而说明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有助于塑造个性化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24.
我国学者对语言模糊性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模糊理论被尝试用于翻译研究领域,形成新的模糊翻译理论。文章通过对理论进行简单梳理,探讨模糊翻译理论在翻译教学、语音教学、语法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5.
本文通过对语言的模糊性和言语中的笼统和含糊的对比,找出三者之间的区别。试图说明语言的模糊性和言语表达中的笼统与含糊实质上是两个不同层面上的性质。在言语活动中对三者加以区别并适当运用,可以更好地完成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26.
AHP-模糊综合评判法在心理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HP-模糊综合评判法是模糊综合评判法与层次分析法结合的产物,将其引入心理学研究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具有方法学上的意义.笔者介绍了心理模糊性的含义和相应的数学研究方法--模糊综合评判法;阐述了该方法在权重确定方面的缺陷,这一缺陷可以通过将其与层次分析法(AHP)综合运用,形成AHP-模糊综合评判法以提高测评心理现象的客观性而得以弥补;最后,展望了适于用AHP-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研究的心理现象的特征与未来可能的研究取向.  相似文献   
27.
诗歌具有模糊性,其模糊语言创造模糊美.模糊美作为诗歌美的一部分在译作中应得到表现,译者的任务是在目的语中找到恰当的语言表达,即能激发读者想象和联想的语言,再现原诗的模糊美.本文试图从许渊冲诗词翻译作品中总结归纳出处理诗词模糊性语言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8.
运用文学语言符号学原理对《枫挤夜泊》一诗的模糊性美学从语义模糊、句法模糊和意象模糊三个主要方面进行了符号学的重新阐释。针对该诗翻译研究的多译本现象,着重分析比较其中六个译本的模糊性处理方法,最后根据文学符号翻译过程的本质简要分析该诗多译本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29.
试论模糊性语言的生成及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精确性和模糊性的统一体。从主体、客体、语言世界三个方面分析模糊性语言形成的原因,并以具体的俄、英、汉语的语言材料为依据,分析模糊性语言的作用,对我们理解模糊性语言具用重要的作用,也使得我们游刃有余地表达我们想要表达的思想。  相似文献   
30.
针对不定时量的模糊性与主观性问题,采用例证法,以《现代汉语时量范畴研究》为范本分析了不定时量“一会儿”、“一阵儿、”和“V一下”的模糊性与主观性,对研究不定时量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