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3篇
综合类   9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4 毫秒
71.
在研究粗糙集概念的基础上,结合模糊集的最近普通集和最远普通集两个方面,利用距离函数 lp(A,B) 、 D(A, B) 和粗糙隶属函数,得到了粗糙集的一种新的模糊度计算方法,证明了模糊度的一些重要性质。该方法在理论和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2.
近年来儿童文学创作显现出一定的模糊性,从接受主体的年龄界限到模糊文体的产生,从创作方法、表现手法的综合到艺术风格的变异等,都是如此.这些模糊现象的存在构成了这一特定历史阶段儿童文学的模糊状态.东北近10年来儿童文学创作就是显著的实例,极有必要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73.
索绪尔、皮尔士与语言模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我国学者对模糊语言研究兴趣浓厚 ,发表了不少学术成果 ,语言符号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得以扩展。然而大部分研究侧重于模糊理论在不同语域的应用研究 ,对模糊语言学的最根本问题———语言模糊性的由来所进行的研究少见。本文利用索绪尔与皮尔士关于语言符号学的基本理论 ,从客观世界 ,所指观念世界和能指语言形式本身特点三个方面对语言模糊性的根源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4.
法律英语语言应以精确为要,严谨为准。但是其模糊性的特征越来越为法律英语的研究学者们所关注。文章从法律英语模糊性特征存在的客观基础和其主观基础及其模糊词语在法律英语中的作用等方面来讨论法律英语的模糊性特征。  相似文献   
75.
中国文化以谦虚为美德、推崇“贬已尊人”准则 ,称赞语往往采用“独立”的礼貌面貌子方略。西方人倾向于平等待人 ,故称赞语往往采用“参与”的礼貌面子方略 ;称赞目标的选择必须符合社会价值标准 ,对标准的偏离将会极大影响称赞语的交际效果 ;中英称赞语语法结构和词汇选择方面的差异体现了两个民族不同的文化主流和思维方式 ;称赞语的模糊性同时存在于中英称赞语中  相似文献   
76.
英汉互译中的模糊性语言及其翻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从英汉两种语言的词、句子、语篇等层面出发,分析了英汉语言中客观存在的模糊现象,阐述了模糊性是语言的基本属性之一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们的翻译性质和翻译方式,指出了在英汉互译过程中,译者要敏锐地认识存在于源语和目的语中的模糊性语言,并采取恰当的翻译策略,这样才有助于调和、妥协英汉两种语言文化差异所产生的矛盾,保障信息完整、准确地传输。  相似文献   
77.
解丽 《琼州学院学报》2009,16(3):144-145,164
本文对言语交流中词义模糊的层次性相关问题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78.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语言的模糊性是语言具有弹性的表现。模糊语言的客观存在,不仅是语言表达的客观需要,更是提升语言表达层次和效果的必要手段。通过对英语和汉语在语言的四个层面(即语音、语义、语法和语用)所体现出来的模糊性进行研究,指出了在英汉互译过程中,译者要敏锐地认识存在于源语和目的语中的语言模糊性,正确理解翻译的模糊性并合理运用模糊性处理技巧。  相似文献   
79.
在设计领域过去我们很少去考虑审美形态和主观意识在表现形式上的不确定性.设计中不属于"非此即彼"原则的现象,常常会使我们处于一种无法确定的模糊状态.模糊数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我们在这种新的思维状态下,以全新的意识来理解室内外设计中出现的模糊性,对我们今后的学术研究是具有建设性意义的,同时也为我们在设计领域里的探索和发现起到了投石问路的作用.  相似文献   
80.
解读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的模糊性是人类自然语言的客观属性,是人类思维的本质特征之一。语言作为思维的载体、客观世界的表现形式,不可避免地具有模糊性。在对模糊语言的特征与产生的原因、以及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进行了探讨后,认为恰当地使用模糊语言,不仅可使语言在交际中更为委婉、含蓄,而且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及灵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