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1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49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9篇
丛书文集   66篇
理论方法论   20篇
综合类   757篇
社会学   13篇
统计学   5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中国粮食增产的主要因素贡献分解与实证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已有测算中国粮食增产要素贡献率的方法存在虚增或低估某要素贡献率的缺陷,文章通过改进粮食增产贡献率测算方法实证估计了2003—2016年期间单产、播种面积和结构调整对中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结果表明,中国粮食实现“十二连增”的巨大成就主要是单产增长贡献,年均贡献率50%以上,播种面积和作物内部结构调整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年均贡献率分别为30%与10%以上。然而,未来中国粮食增产依靠播种面积扩大和结构调整的空间变窄,需要探索新的增产路径。  相似文献   
22.
文章介绍了中国科普投入产出的基本现状,结合中国科普工作的实际情况,构建了中国科普投入产出评价指标体系初步框架.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选取了中国科普统计2006-2013年间的数据,分析评价了中国科普投入产出效率,得到效率有待提高的初步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23.
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的核心是政府及其市场主体在粮食价格水平决定中的作用机制.改革开放前,政府影响力在我国粮食价格形成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改革开放后,我国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的变迁以不断调适政府对粮食价格水平决定的影响力为主线,经历了从政府直接控制价格水平到间接影响价格水平形成的转折.总体而言,在粮食供求关系偏紧时,往往通过政府强势的价格影响力来实现粮食增产,而当粮食供求关系偏松时,政府强势影响价格的弊端就会累积性呈现.从改革开放以来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的变化及其调整来看,我国一直没有找到粮食供求关系偏松状况下有效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未来我国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关键是政府在粮食价格水平决定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而不是放任粮食市场自发形成价格,否则我国粮食市场过度波动难以避免,粮食生产长期稳定发展难免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24.
近十年来,中国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日益逆市场化,并最终固化为以政府定价为核心.这种逆市场化的价格形成机制,在短期内增强粮食产能和助力农民增收的同时,也在中长期内导致中国粮食生产、流通、进口、库存、加工、消费的全面扭曲.文章着重从观念和体制角度,探讨了中国粮食价格形成机制逆市场化的内在逻辑:观念的局限主要在于不信任市场,对粮食供求形势过分紧张,过度强调粮食总产量,而静态化思维、历史记忆、惯性判断及前期经验又强化了以上观念;体制的制约主要在于独大且难以监控的单一政府储备主体与叠床架屋的涉粮行政管理体制.中国粮食价格形成机制逆市场化,源于落伍的观念与体制的制约之间的相互强化,因而,中国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必须同时转变观念与加快体制调整.  相似文献   
25.
为探究工业行业碳强度变化的成因,基于Kaya恒等式的碳强度分解,以碳强度表示产出,以经济增长、能源消费量、能源消费结构和技术进步为投入要素构建超越对数生产函数,通过各要素的碳强度产出弹性反映各要素对碳强度的贡献;并运用通径分析法进一步揭示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与碳强度的直接和间接关系。结果表明: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和技术进步抑制了工业行业碳强度的增长,能源消费量的增长和工业增加值的增长拉动了碳强度的增长,其中能源消费结构和能源消费量对工业行业碳强度的影响显著,因此降低工业行业碳强度的关键在于减少能源消费结构和能源消费量的碳强度产出弹性;能源消费量、工业增加值和能源消费结构对能源消费量的碳强度产出弹性起直接推动作用,技术进步起直接抑制作用;工业增加值和能源消费量对能源消费结构的碳强度产出弹性起直接推动作用,技术进步和能源消费结构起直接抑制作用。可见,工业行业对能源消费的依赖性较强,降低工业行业碳强度应主要依靠技术进步转变能源利用方式,提高能源效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相似文献   
26.
我国的粮食单产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不同地区粮食单产的收敛分析有助于预测粮食生产潜能。对1980年至2012年全国30个省区市稻谷、玉米、小麦三种主粮单产数据的收敛分析发现,传统收敛β收敛与σ收敛的分析结果相互冲突,并且与现实不符。而俱乐部收敛分析发现,稻谷单产全国范围内趋于收敛;玉米单产同样在全国范围内收敛;但小麦单产则不存在总体收敛趋势,而是收敛于三个不同的俱乐部。进一步以“俱乐部”内最高单产为参照测算三种主粮历年的生产潜能,预测结果显示,实际产量与潜在产量的差距在不断缩小;三种主粮在2012年的潜在总产量为6.6万亿吨,仍比实际产量高26%;初步估计,未来10—20年之内,三种主粮的增产潜能会保持在10%以上。  相似文献   
27.
我国天然气发展进入开发高潮,在通过对处在蓬勃发展的天然气工业的分析,针对不同类型气藏进行合理地经济评价,应结合天然气田开发的一般规律和效益变化特点,研究不同类型气田不同开发阶段的经济效益分析方法,建立不同的指标预测的数学模型,为气田开发规划制定提供依据。论证了为天然气的开发决策服务,提高气田开发经济效益要注意考虑的四个问题:勘探投资、采气成本、经济产量和气价。  相似文献   
28.
美国粮食市场价格突变可能为我国农业安全带来不可估量的冲击。以玉米和大豆产业为例,选取2000—2013年季度价格相关数据,基于PPM模型识别了玉米和大豆价格突变节点并测算其形成原因。实证结果显示,自21世纪以来,全美玉米市场共发生了六次价格上升突变、两次价格下降突变;大豆市场则历经四次价格上升突变、两次价格下降突变。粮价突变是供需因素与国际贸易、原油价格、美元指数变动等众多非供需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所处政治经济背景不同,各阶段形成原因也不尽相同。分析表明,美国粮价突变首先通过价格信息与贸易渠道间接的影响国内玉米和大豆价格;然后经由其他农产品价格波动、短期供给波动、国际游资及外商控制等路径对国内农业安全带来威胁。  相似文献   
29.
我国粮食生产的环境技术效率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方向距离函数和Kernel密度估计方法,对1992—2012年中国29个省(市、区)的粮食生产环境技术效率进行了测度和分析,以考察城镇化和工业化加速时期中国各省份以及各粮食生产功能区粮食生产与资源环境的协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全国及各粮食生产功能区粮食生产环境状况总体上呈现出逐渐恶化现象,其中,粮食主产区优于粮食主销区,粮食主销区优于粮食平衡区;(2)中国各省份粮食生产环境技术效率存在明显的非均衡性;(3)总体而言,我国粮食生产环境技术效率的地区差距在逐渐扩大,呈现出两级分布, 但是在各个粮食生产功能区形势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0.
粮食生产水足迹动态演变及分解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水足迹方法构建粮食生产水资源匹配指数,从用水总量、来源结构和粮水匹配关系三个方面分析粮食生产用水的动态演变特征,并采用LMDI模型将粮食生产用水变动分解为9类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粮食生产水足迹变动经历小幅下降——快速回升——企稳上升三个阶段,粮水匹配度较差且矛盾趋于激化。从分解效应看,三产结构调整和节水技术进步是减少粮食生产用水的主要因素,但种植结构调整以及用水效率改善未发挥预期节水效果,粮水匹配关系恶化、水土资源贫乏及二者匹配度较差均不利于缓解农业用水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