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4篇
丛书文集   98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549篇
社会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虚词是汉语重要的语法手段,从语法学的角度对汉语虚词作研究是自《马氏文通》开始的。虚字学说作为《马氏文通》语法体系的一个有机部分,其中有许多创造性的见识,对后来的汉语语法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在今天看来仍具有借鉴意义。对《马氏文通》的研究,虚字方面比较薄弱,因而对它的评价往往失之偏颇,只有全面认识理解《马氏文通》,才能对它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32.
语言的称指意义是语言意义的一个重要层面,在阅读与表达的双向体认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本文从称指意义的狭义层面进行探讨,认为,称指的语法意义、内容意义和语用意义表现为语言称指意义基础层面的内容,其目的在于为称指解读意义和表达意义提供知识内容和方法依据,成为第一个层次的内容.称指意义的第二个层次为其实践层面的内容,包括解读和表达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33.
以《孟子》和赵岐注为代表 ,对该种方法的运用问题进行研究。首先 ,对对比法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初步考察 ,经分析发现 :有的结论有误 ,与语言事实不太相符 ;有的结论虽然正确 ,但论证方法有问题。从理论依据和方法论上具体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  相似文献   
34.
本文针对大学英语专业语法教学的现状,提出了优化该课程的几点思路,以便活化语法教学,增强学生的语法意识,提高学生分析和应用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35.
海外华语是现代汉语的域外变体.海外华语语法研究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一部分,也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视角转换和外延拓展.以新加坡华语为例梳理了海外华语语法研究的现状,提出海外华语语法研究经历了两个阶段:1.隔绝期的海外华语语法研究(1950-1990年);2.交流期的海外华语语法研究(1990-).第一阶段的研究比较零散,偏重应用;后一阶段中外学者通力合作,研究逐步深入,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随着全球各地华语互动的增加,海外华语语法研究的一些重要议题应该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36.
关于短语,一般语法书都确定了其类别和名称,本文就短语的特殊组合,分析一种由词(短语)重叠而成的短语,从而说明短语的分类不能只局限于常规分类.  相似文献   
37.
两周金文共有的第二人称代词有"女"、"乃"、"尔",它们的语法功能一直比较稳定。"余、朕、女、乃"和"我、尔"在殷商以前可能属于不同方言,后者之进入前者所在方言,可能就是为了补前者不表复数之不足。第二人称代词在殷商西周时可通用于各种身份的人之间,到东周春秋时期逐渐有了限制。从殷商西周到春秋战国,随着称谓礼仪的发展,称谓系统也发展得愈益丰富完善。  相似文献   
38.
武汉方言里常常听见人们说的"慢点"除了和它在普通话里一样能做形容词外,还有其他的意义和功能。从语法意义上来看,"慢点"在复句中做关系连词,有假设和假转两种情况;从语用价值上来看,"慢点"句强调了结果,有一种"未雨绸缪"的感情色彩,同时它也能精简语言,产生特殊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39.
一类接续性拷贝式"A是A,B是B"格式(以下简称"是"格式)是一类评价性很强的固定格式,其基本格式义在世界很多语言中都存在,而汉语中的"是"格式,除了基本格式义以外,还能在更大的语篇中发生格式的语义偏移.根据该格式突出的语义色彩,可将其分为中性"是"格式(基本格式)和褒义"是"格式(偏移后的格式)两类,后者是前者在一定语境下发生语义偏移后得到的汉语特有的语义类型.  相似文献   
40.
试论词汇语义对语法的决定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汇与语法的关系问题,是伴随语言学历史但至今仍然没有很好解答的问题。长期以来,语法得到了高度重视,词汇的价值被忽视。事实证明,孤立地研究词汇和语法,不关注词汇与语法的关系,影响了我们对语言机制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那种简单地认为语法是语言的主导和核心,词汇只是备用材料,语言的运用只是根据语法规则对词汇进行组配的看法,是本末倒置的。事实上,意义是语言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词汇语义对语言要素的性质、功能及组配模式、表达形式等都具有决定性作用,汉语尤其如此。与此相关,应建立新的词义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